>   财经频道

中国8月外储创纪录骤降:“藏汇于民”是目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9-08 15:38:46
分享

中国8月外储创纪录骤降:“藏汇于民”是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外汇储备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且8月份降幅创下了历史新高。

中国日报网9月8日综合(涂恬)中国人民银行9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为35573.81亿美元,相较7月末的36513.10亿美元环比减少939.29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外汇储备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且8月份降幅创下了历史新高。

中国8月外储创纪录骤降:“藏汇于民”是目标?

配图:中国官方储备资产统计表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导致8月中国外储创纪录骤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在官方储备资产数据公布的同时,众多有关中国外汇储备骤降的解读也纷纷蔓延开来。有观点称,本轮外储的骤降主要是与央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付出的干预成本有关。也有观点认为,从短期来看,汇率改革过程中引发外储短期内下降属于预期之内事件,而从长期来看,“藏汇于民”更是中国外汇政策希望能达到的目标。

汇改“磨合期”:外储下降“符合预期”

在众多解读“外储去哪儿了”的观点中,比较引人注意的一种,正是8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后,央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而付出的干预成本导致外汇储备下降”一说。

《证券时报》9月8日发文称,自8月11日人民银行对人民币中间价调整而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短期明显波动后,市场普遍预计,中国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持续买入人民币、抛售美元,将导致外汇储备不断下降。

文章称,虽然这并非意味着央行为稳定汇率抛售美元是外储下降的唯一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8月降幅的增大主要受央行稳定汇率这一因素影响。

对此,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也表示,8月汇改以来,中国国内汇市日均成交量约369亿美元,比此前几月上升了近一倍,甚至有单日成交量突破500亿美元。

谢亚轩认为,成交量的放大肯定与央行干预有关,由于8月是汇改后的新政“磨合期”,央行干预或稳定汇市的力度肯定要比过去大,但并不能把成交量活跃全都归结为央行投放的量,市场活跃之后对敲交易自然会多,也会导致成交量放大。

“藏汇于民”符合中国外汇政策方向

即便8月汇市成交量放大并不全由央行稳定汇市所致,但外汇储备的不断减少仍引发市场的诸多担忧,在关心“外储去哪儿了”的同时,一些观点也将8月外储的骤降与资本外逃联系了起来。

对于这种说法,多位经济学家给予了否定。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表示,外汇储备的下降,一部分是因为过去一年里,美元汇率在国际市场上走强,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资产折美元缩水,造成了外汇储备的账面价值下降,但这并非真实的损失;另一部分则是外汇储备本金的实际减少,主要源自居民和企业增加外汇存款和对外资产、减少外汇贷款和对外负债。

“外汇资产从央行集中持有到‘藏汇于民’,相当于‘肉烂在自己锅里’,没跑到他人碗中。现在购买外汇的,相当一部分还是国内企业和个人愿意增持美元等对外资产。”谢亚轩说。

“今年以来,国内外汇存款上升是比较快的,可以理解为‘藏汇于民’,而这正是长期以来外汇政策希望能达到的目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这样评价道。

那么,在连续四个月下降之后,未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否会开启“持续下滑”模式呢?

对此,经济学家们表示,目前外储下降的趋势并未形成,不必过分担忧。管涛认为,长期来看,没有必要对外储下降过分悲观。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国际上对中国经济是有信心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目前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规模依然较大,财政状况依然良好,金融体系稳健,今年上半年GDP仍然保持了7%的增速,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出现了企稳向好的态势,经济运行正出现积极变化。

连平也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会双向波动,不会出现长期趋势性贬值。从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很大,随着城镇化以及一系列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增速会稳定在7%左右,经济运行的效率也会有所提升,国际收支也会维持基本平衡的状态。由此来看,中国出现资本大量流出、外储大幅度减少的可能性不大。

(综合自经济日报、证券时报、新华网等媒体)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