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理论版聚焦: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5-09-13 11:45:02

原标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编者按: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站在新的重要关口。经过长达2年多的艰苦谈判,8月2日联合国各方就2015年后发展议程达成一致,形成的最终文件《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提交本月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这一新的发展议程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态势如何,蕴含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今天刊发几位专家的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王 毅:消除贫困 保护地球 共享繁荣 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2.0时代

今年8月初联合国各方就2015年后发展议程达成一致,其共识文件《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提交9月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这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全球可持续发展正全面进入2.0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历了一个阶段性跃升过程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理念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被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与会国普遍接受,经过之后20多年的发展演化,形成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个支柱及以消除贫困、保护自然、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为核心要素的综合发展框架。

面向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议程集目标、行动、实施路径和手段于一体,在2000年联合国提出的以“减贫”为核心的千年发展目标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力图消除贫困、保护地球,通过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培育一个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让所有人共享繁荣。其17个相互联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指标涵盖消除贫困和饥饿、保障健康生活和受教育权利、维护性别平等、促进就业、重视水资源、保障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资源和陆地生态系统、推动可持续工业化与创新、加强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等内容。同时,新议程十分注重实施路线图和手段,规定了跟踪和监督机制,特别强调合作和构建伙伴关系,并建立相应的金融保障,呼吁发达国家兑现发展援助承诺。与千年发展目标相比,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标准更高、覆盖面更广,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更强,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最新认识和发展需求的日益多样化。

高度重视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20多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同时,全球环境与发展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世界各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另一方面,人口快速增长、贫困问题远未解决、气候变暖凸显、区域环境污染严重、战略性资源和能源供需矛盾加剧等,导致环境保护与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主要是:

缺少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制度安排,议程实施难以保证。过去20多年,尽管提出了不少宣言、议程和实施计划,但由于缺少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和全球领导力,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难以主流化,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进展不如预期。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虽然在纸面上维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难以真正获得实惠,发达国家并没有完全兑现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承诺。另外,仅以自上而下的政府作用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多边治理框架难以达成既定目标,需要改变治理结构,发挥全社会力量及各类国家集团的积极作用。

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成为重要现象,但还没有形成实质领导力。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以及到2030年至少二三十亿人口将逐步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无疑会改变全球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乃至安全格局,也会引发各种潜在冲突。不可否认,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在不断提升,但在全球治理中仍然没有形成实质领导力,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秩序显然难以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多元利益难以协调的双重影响下,全球绿色进程有所减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一些国家开始减少对绿色部门的财政支持。同时,受全球气候谈判难以达成约束性碳减排协议影响,观望态度和现实主义策略在很多国家渐占上风。在没有解决好政治承诺及资金、技术、公平和包容性手段存在实施缺口的条件下,全球有可能进入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对低潮期。

当然,挑战和机遇是相互依存并可以相互转化的。尽管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避免歧义,没有把绿色经济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阐述,但在其任务中已明确指出实现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创新可持续发展方式和占据绿色竞争力制高点,无疑是未来世界经济竞争的一个基本趋势。

努力发挥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世界各国对中国寄予很高期望,希望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重大作用。中国是最早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国家之一,并于1992年签署了联合国《里约宣言》。1994年,中国率先发布了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无论在发展理念、制度建设、实践探索与国际合作方面,还是在减少贫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方面,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中国目前正在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理念、制度和行动的综合体,是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展望未来,绿色和可持续无疑将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将深刻影响和塑造未来产业升级、城市发展及空间格局。可持续发展将与智能、包容、全球化等因素一起重构要素组合模式、产业分工与资源配置方式,创造面向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中国还将在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范围内,积极参与乃至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变革。在理念上,以国内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构建基于生态文明价值观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向国际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在重点领域上,把握当前国际热点,致力构建“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把绿色转型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作为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重点工作。在制度建设上,总结国内实践经验,探索建立全球绿色供应链和生态红线制度、区域性分工合作与生态补偿制度、风险共担与环境争端解决机制,弥补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的制度缺口。在治理机制上,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南南合作基金,完善和创新全球可持续发展金融制度,并结合“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球可持续技术与产品的合作共赢。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