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9月22日电(信莲)福布斯中文网22日刊登刘琦专栏文章,《BAT杀入影院,中国电影能否“曲线救国”?》。文章称,互联网巨头的重度参与,其实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无限遐想,影视业的传统游戏规则可能就此颠覆。文章原文如下:
2002年,《英雄》投资3,000万美元,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十年后,成本只有3,000万人民币的《泰囧》,成功将中国电影带入10亿票房时代。在《泰囧》之后,《捉妖记》、《西游降魔篇》、《心花路放》、《煎饼侠》、《大闹天宫》也轻松进入10亿俱乐部。
可以说,这六部拍摄于2012年至2014年的电影,成为了国产片的另一个转折点。前不久上映的《大圣归来》,不仅以9.56亿人民币成功谢幕,更是获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为国产动漫电影提振了很大士气。
2014年中国国产票票房达25亿美元,而人口只有5,000万的韩国,却达到了15亿美元。从数字上看,中国国产电影的票房表现要由于韩国,但这是618部作品叠加的结果。具体到佳作的数量,中国电影还是落后于韩国本土片。
而韩国电影产业的崛起,除了由政府奖金激励政策外,1999年第二次修订的《电影法》起到决定性作用。该法废除了审查制度,并仿照欧美建立分级制度;同时以市场做主导,成立“电影振兴委员会”来为本国的电影工作者代言。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10亿票房时代是个值得庆祝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电影的崛起。因为高票房的背后,主要因素还是高投入与人口红利。从上文提及的几部过10亿票房的作品看,场面和特效是做到位了;但从艺术创作角度看,剧本还远远不及韩国电影。
同时,中国电影市场上,能够驾驭宏大场面或烧脑悬疑的类型片导演,依然是凤毛麟角。从人才储备上,韩国电影虽然演员面孔重复率很高,但幕后的创作型人才却不断涌现。影片的类型相较中国电影,也更为宽泛、迎合更广泛的人群需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国情色片的兴盛。
在中国,为了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国家在1991年设立了电影专项资金。如今,国产片票房的5%,要拿出来上缴到这个基金中。然后,再由基金划拨用途,扶持电影产业。但这个基金,补贴的影片题材有限,一般倾向于重大历史题材、主旋律电影,以及儿童片、纪录片等。
商业电影中最热门的动作片、悬疑片、爱情片,并没有受到专项资金的优待。如今,资金补贴方向有了调整,但政策更为奇葩,只补贴采用3D、IMAX等高端技术拍摄的电影。这就是为什么,自2012年以来,国内几乎每部大片都是3D格式——尽管效果很差。
这种KPI式的政策,最终不但没有有效促进电影创作,反而让影视公司也可以据此从政府那里揩一把油。事实上,有能力拍摄3D电影的公司,自然不差钱,还需要补贴吗?而专门用于补贴电影创作的“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每年却只有可怜的1.5亿人民币。
分级制度的缺乏,与专项资金的流失,让中国电影在创作上,并没有享受太多优待。这跟韩国在90年代初期,只要有剧本就能拿钱拍的激励政策相比大相径庭。其实,政府专项资金在本地市场相对弱势的时候,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华语电影市场,最成功的践行者当属台湾的“电影辅导金”。辅导金催生了很多影响力波及亚洲乃至全球的导演与作品。比较典型的由奥斯卡得主李安,还有杨德昌、侯孝贤、蔡明亮等。
这些如今被奉为大师的电影创作者,当初如果没有辅导金的支持,其第一部作品的诞生可能要推迟很久,甚至无缘大银幕。
但是,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崛起与社会分工模式的转变,电影产业或许面临着新的机遇。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催生了三个大的财团,也即BAT(百度、阿里、腾讯)。这三家大企业,如今都已布局影视行业。
2015年初,百度成立电影业务部,在布局电影O2O的同时,参与电影投资,代表作品有《重返20岁》;此外,百度还斥资1.5亿港元入股院线巨头星美控股。而早在2014年中,阿里巴巴更是以62亿港币收购上市公司文化中国,并更名为阿里影业,如今已参与到《碟中谍5》这样的海外电影投资中。
就在上周,腾讯影业正式成立,由腾讯COO任宇盺任董事长;并设立三个工作室进行影片的开发与创作。至此,BAT均已完成了其在电影产业的战略布局,并各有侧重。其中百度重资院线、阿里直接参与了大量影片的投资与发行、腾讯则注重IP改编与剧本创作。
互联网巨头的重度参与,其实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无限遐想,影视业的传统游戏规则可能就此颠覆。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模式,BAT重资电影,至少能带来两个方面的推动作用:
一是原创剧本的开发与改编。如果把一部电影看做是一个创业项目的话,那BAT就是这个项目的孵化器与天使投资人。通过腾讯影业这种运作模式,具备优秀创作能力的编剧可以找到一个把剧本变现的渠道。而场外的投资人、产业链供应商们,也可以在这个“孵化器”中寻找好的项目。
二是电影投资的大众化。阿里巴巴的娱乐宝是最早试水这一模式的,即电影众筹。通过众筹模式,不仅能让投资商看不上眼的小项目获得试水的机会,也能为动辄几千万的大制作降风险,并缓解融资压力。
所以,“项目孵化”与“电影众筹”,或能成为中国电影的兴奋剂。前者可以开发高质量剧本,而后者则可将其变现。这种依托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在审查制度与有限的补贴下,依然可以催生高质量的作品。
其实,电影投资完全可能发展成为民众的下一个投资热点。在股市下跌、房地产疲软、基金收益缓慢的情况下,电影产业对老百姓的钱是一个很好去处。相比前三者,电影具备高额回报率、短期操作,以及衍生产品持续盈利等特征。
不仅如此,BAT介入电影业,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降低电影的宣传成本。有些大片虽然票房很高,但在最终的分账中,制作方却只能取得40%,院线自己就占了50%。而百度、阿里以及腾讯,分别对应搜索、电商与社交,三大平台具备绝佳的电影宣传与购票优势。这样,不仅宣传成本可以降低,提升制作方的收益,同时院线方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