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京城论道:中国制造2025比德国工业4.0层次更高

2015-09-24 17:03:41

据中教新媒讯,2015年9月21日-22日,2015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围绕“中国教育开启互联网+时代”的主题,大会聚焦中国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新发展、新机遇,探讨中国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新模式、新思路,开启中国“互联网+教育”新时代、新未来。

据悉,中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会秘书长严继昌、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咨询部部长张春晓、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袁振国、深圳大学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凡、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等先后与会发表演讲。

2015年9月21日的开幕式上,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发表了题为《中国制造2025比德国工业4.0层次更高》的主旨演讲,宋清辉在演讲中表示,教育的转型要跟上宏观经济的发展。以下是根据宋清辉现场演讲速记而成,略有改动:

看饭吃菜,量体裁衣,纵然海外流入的工业4.0看起高大上,但从实际出发的中国制造2025来看,中国制造2025比德国工业4.0层次更高,因为中国制造2025承载着更多的使命。

中国国务院2015年5月份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方案,被大多数人士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与最早提出工业4.0的德国相比,中国制造2025从大方向而言与之相似,在中德双方与2014年10月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上就有4条和工业4.0相关的内容,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进程应由企业自行推进,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但因为两国的工业、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等底蕴不同,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也有所差异。从最基本的层面而言,德国工业4.0是就是从其已经发展成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硬件和技术的更新进行递进式的升级,因此德国的重点在于升级系统并着眼高端装备,提出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并积极布局“智能工厂”,推进“智能生产”。与之相比,我们要做的事情比这些德国人要做的会更多。

制造业发达的德国与中国在工业4.0的进程中,并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具备拥有良好工业技术基础的德国,他们要实现工业4.0的难度并不大。但就我国现状而言,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水平还不敢恭维,虽然不少企业的工业化水平已经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水准,但还有部分企业尚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电气时代是从1840年到1950年。

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自主创新能力弱一直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难题,国家对此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外,我国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尽管我国一度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工厂,但实事求是来说我国产品档次不高,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品牌少之又少;而且,我国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加上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制造业整体并不发达。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我国制造业还有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这也意味着落后,意味着将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也意味着我们在这十年中要做的事情、要进行的发展,比工业4.0要做的事情多得多。我们不仅要完成其他发达国家所要做的事情,还要结合自身进行高效的调整、改革、发展。中国制造2025作为强国战略的起步,打牢发展基础尤为重要,该纲领提出了九大任务、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和五项重大工程,以期望藉此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按照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尽管十年看起来长,但就战略规划来看时间非常紧迫,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不少。

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在这里也只能简要列出几点。一是要解决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尽管当前不断有新兴项目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这些技术绝大部分都是“舶来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成为了影响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人们一直在热议创新驱动发展,但不少实际情况还是按部就班走老路子,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多少“摸石头过河”的功夫。

二是要将效率与质量结合在一起,产品质量不高将削弱我国的综合实力,因为制造业质量是中国制造落地的重要保证,但我们不能为了质量而付出过量的时间成本,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要保质保量,必须要解决重大核心技术、核心产品问题,以此来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只有在制造业以及产品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标准、或是能够帮助全世界大多数人改善生活的情况下,品牌质量才能扎实地树立在全球。

三是要解决结构调整、优化方面的问题。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都是通过牺牲资源的方式还换取经济效应,尽管当前这种情况已经大有改善,但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依然在多种如人身、环境等方面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因此,我国制造业需要对产业链进行结构优化,通过新型技术和工艺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制造业风险,提升资源的使用率。此外,因为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而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比重偏低,产品优质率低,在产能依然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市场的自我调整也需要进行完善。

四是要解决绿色发展问题,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是以环境换取经济利润,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也不断产生。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对空气、土地、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在未来十年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研发、设计、投产,覆盖整体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创造出“绿色”生产设备、创造出“绿色”的产品、创造出“绿色”的生产力,否则在恶劣环境下更难实现中国制造2025。

五是要解决人才方面的问题,未来十年的多层次专业人才体系将扮演重要角色,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都需要完善,而这些人才资源在我国都非常稀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经验上都缺少专业指引。

当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只这些,我们也能因此从中看出我国在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的情况下,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随着两国不断深入合作、技术互补,加上中华民族悠久的勤奋传统,我相信实现这种更高层次的挑战,虽然是难题但一定能够攻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