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点评“互补式合并”过冬

2015-10-10 12:51:50

国庆长假最后一天,一则传闻迅速震撼了中国互联网——目前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前两名美团、大众点评将战略性合并。具体要点包括,因为老股东原因,新公司仍采取VIE架构,但不排除回归A股;实行双CEO制,王兴、张涛各干各的;未来美团、点评的业务将各有所侧重。

对于风云诡谲的互联网江湖而言,传闻真心是遥遥领先的新闻。本次传闻时间点精准、细节翔实,并有知情投资人表态,其实可能就是相关利益方故意放风。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已经板上钉钉、只待宣布了。这将对整个O2O行业、乃至BAT格局都有深远影响。

美团点评“互补式合并”过冬

【合并是过冬的唯一正确姿势】

在烈火烹油的非理性繁荣之后,整个O2O产业真正迎来了凛冽寒冷的冬天。就像2012年中国电商行业那次集体寒冬一样。两个月前,我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O2O寒冬将至:剩者为王》 的署名文章,因为说法不讨喜,甚至被不少VC和创业者质疑,但事实就摆在那里。

靠补贴拉用户的手段成本高且用户忠诚度低,这种玩法已经难以为继;转化率和成交额差强人意,一些创业公司不断冒出刷单丑闻;主流VC不再投O2O项目,其他VC也大面积压缩投资;新O2O项目拿不到钱,O2O巨头们也抓紧融钱过冬,但进展不如想象般顺利。

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次行业的理性回归,也是一次市场的自发调整。对O2O革命的长远发展,其实是一次好事。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在行业的规律下,也在资本的意志下,打得不可开交且正在分头融资的美团、大众点评选择了过冬的唯一正确姿势:战略性合并。

【美团点评“互补式合并”是双赢】

不同于滴滴快的的同质化合并,美团点评更像是58赶集式那样的互补式合并。美团的强项是交易(团购),主力区域在二三四线城市,其优势业务的餐饮、电影是典型的高频、低客单价。而大众点评的强项是信息(评论),主力区域在一二线城市,其在婚庆、展会等方面的优势,则是典型的低频、高客单价业务。

随着O2O的狂野发展,双雄不得不展开正面对决。美团上攻一线城市、鼓励用户写评论、开展高客单价的酒店等业务;大众点评则下沉三四线城市,地面推广队伍扩大,试图从媒体属性转型为交易属性。导致了竞争迅速同质化,补贴成本上升,结局只能是大家都一直烧钱下去----直到一方倒下。如是,投资方肯定受不了,对未来的IPO也不利。

此时此刻,王兴、张涛体现了新一代互联网企业家的智慧和格局——放下过去,开辟未来。战略性合并之后,双方优势互补,也不必再狠烧钱,都能更好发挥自身特点,去迅速抢占蓝海。这是一次妥妥的双赢。

【AT再次联手,最受伤的或是百度】

令业内瞩目的还有一点:这是继滴滴快的合并之后,腾讯、阿里两大垄断集团又一次联手合作。因为腾讯是大众点评的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则是美团的重要投资人。

在中国互联网,公认有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Tencent)“三座大山”。李彦宏圈流量,连接人和信息。马云圈产业链,连接人和商品。马化腾圈用户,连接人和人。三巨头产业控制力最强、市值最高,被行业畏惧地称之为BAT。然而,随着互联网纵深发展,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入口级产品”战略机遇。一个是“人连接设备”的智能硬件市场,赢家是小米、乐视。在“人连接服务”的O2O市场,也出现了千亿美金级别的机会(事实上吃喝玩乐的市场大于购物市场),赢家是美团、点评。

看着美团、点评先后冲着百亿美金狂奔而去,百度坐不住了,先是吃下团购老三糯米,今年又放话要怒砸200亿做大糯米。此举引发百度股价史上最大跌幅,因为质疑“华尔街不懂O2O”,李彦宏甚至公开表示:百度不排除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相比之下,腾讯、阿里则要淡定的多,因为A、T体量早已突破千亿美金。在互联网行业,工具型公司是十亿美金级别,如迅雷、猎豹等;平台型公司是百亿美金级别,如京东、小米等。生态系统型公司是千亿美金,如腾讯、阿里。现在,腾讯的大战略是“连接器+IP”,自己不用下场做。阿里的大战略则是重建移动电商帝国,都是生态系统的玩法。至于阿里号称70亿重启新口碑,只能听其言、观其行。两年前还号称“举全集团之力做来往”,后来陆兆禧解释说是声东击西。

很显然,美团、点评互补式合并后,双雄将放下补贴包袱,轻装上阵,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拉开差距。前有老大、老二,后有资本压力,百度糯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补贴会下降但习惯不可逆转】

合并后,美团点评的估值将突破150亿美金,是仅次于中国互联网“春秋五霸”(BAT+京东小米)之后的第六大巨头,这充分说明了O2O的市场潜力。

毫无疑问,美团、点评双雄合并后,补贴力度会下降,毛利会提升,新公司上市也无悬念。有人担心,补贴下降后,用户会不会流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用户的使用习惯一旦形成,便不可逆转。譬如,过去两年滴滴、快的打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度上演“补贴竞价”,但双方合并后,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就是因为当用户体验到了移动互联网和O2O的魅力之后,再也回不去了。而且从商业上讲,任何不赚钱的生意都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O2O要继续发展,必须让O2O企业活下去。在中国经济消费大升级、在“互联网+”方兴未艾、在新一代消费者登上历史舞台的三重红利下,O2O只会越来越大。

实际上,许多产业的发展往往是一个“Cycle”曲线,即不是一下子一条直线拉上去就起来了。而是市场导入期出现了一些过热,然后陷入低潮。挤掉泡沫、找到了盈利模式,市场会迎来真正的大发展,从门户、电商都经历了这个阶段,O2O也不会例外。

在概念满天飞的互联网行业,O2O其实是一个务实、伟大的提法。互联网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必须和实体经济进行深度的融合,即做“重”。移动互联网急剧去通道化、更碎片化,互联网生意正大规模走入线下,“重”成了最大特征。因此,O2O必须轻重结合。在美团、点评战略合并之后,我大胆预测:互联网巨头将与线下实体进一步深度融合,而整个O2O度过寒冬之后,春天也不会远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