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透过经济转型看十三五规划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11-13 17:31:41

经济转型并不是说转就转,如果转型身后没有政策进行支撑,经济转型遇到的阻碍将超出我们的想象。十三五规划将为经济转型铺好路,但无论如何转型,都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正如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从一个时代转型到另一个时代,从量变的积累到发生质变,整体的环境需要做出一些变革。“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变革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结合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正在前景不明朗的环境下寻求发展,在发展中进行变革,在变革中追求稳健。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创新是在转型期间带动各行各业各部门发展,起到重要的驱动作用;协调能够改善各生产环节、劳动力以及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并使之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即我们提了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表明了领导层发展美丽中国的决心;开放打开了改革之路,也是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共同富裕的升华,不仅是物质上的共享,还要实现精神上、发展上的共享。

变革之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许在近几年内不会太快,但是会变得非常健康。转型需要变革,但是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经济规律不能改变,发展实体产业是推动经济健康增长的重要方式,转型是转变企业的生产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市场模式,而不是换汤不换药的将经济数据搞上去。

正是因为如此,十三五规划建议又再次强调了要进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并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样做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并且能够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

除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外,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指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际上,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需要将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因而进行由政府引导的基础投资尤为重要。因为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一直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国内资金还是境外资金,只要是健康、有助于企业成长、不存在恶意目的的资金都可以积极引入。此外,国家还需要引导社会资本,盘活藏在民间的资金后让它们更多地投入到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更大作用、更大影响的领域。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在各种创新的驱动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也正在加速转变。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建设等重大项目,正是信息技术、高新制造、高端物流、自由金融、对外贸易的重要融合,这也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所表达的思想。

我们可以想象,在全球经济逐步趋于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获得来自全世界客户的需求并提供服务,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高新制造技术生产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之后能够通过一带一路的高端物流技术将产品进行跨国、跨区域的运输,通过亚投行的自由金融实现不同区域的货币结算业务,通过自贸区进行商品货物的贸易往来。这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将使实体产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改变。

要做好经济转型,并不是国家一厢情愿或地方政府、某企业、某人的努力就能实现,我们需要优化技术、知识产权、专利制度、金融等服务的衔接融合,需要大范围的交流和对接,才能使得经济转型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该如何实现?借用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最后一段话:“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作者简介: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香港文汇报特约经济学家、清晖智库创始人。法治周末、证券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在新华网、信报月刊等海内外多家媒体开设有专栏,2015年曾获得证券时报社“最具影响力财经观察员奖”。此外担任中国质量万里行社会质量监督员、中国50人独立经济学家论坛首位副主席、中信金融家论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制与金融市场,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现居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