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广东广播电视台把脉2016经济形势

2015-12-07 16:40:22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广东广播电视台把脉2016经济形势

宋清辉向节目听众赠新作《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图:GRT)

据广东广播电视台消息,2015年12月5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应广东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方面邀请,在广州广东广播中心就2016年宏观经济形式、供给侧改革等相关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财金房谈节目主持人章艺主持了该次活动。以下是根据宋清辉的演讲纲要整理而成:

分析2016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经自2012年以来,因受国际经济形势复苏和国内经济新常态(三期叠加、结构性调整等)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呈现下行的态势,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出前低后高的发展趋势。我们都知道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因为十三五周期很短,要想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个局必须开好。上半年GDP增速低一点没关系,2016下半年的GDP增速一定超过上半年,总体经济发展态势才可能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格局。

每年的年末岁初,投资者都比较关心明年甚至是后年以及未来五到十年的经济走势,市场机构解读的也是连篇累牍。2015年10月份我也曾经接受过新华社瞭望智库“十三五”经济增长与转型,百名经济学家大调查的问卷访谈,访谈中我认为经济放缓将持续到2016下半年,实体经济的放缓态势将在大约2016年内结束,2017上半年实体经济企稳复苏。最终,“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可能会走出一条先抑后扬的不规则V型曲线。

当然,凡事一分为二地看待是我的风格,可能有投资者会发现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其实任何事物本身就是矛盾。

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风险,是与其相伴且可能会持续上升的债务率。不管是企业部门还是政府部门,中国的债务水平在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下滑过程中面临的大问题。短期来看,去杠杆不利于总体债务问题的解决,若能够把去杠杆在一定时期内变成稳杠杆,或可能会解决掉这个问题。

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风险,说其是“挑战之首”一点不为过。经济速度放缓,让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迅速地上升,景气不再的楼市已经让很多地方上的土地财政失去昔日的辉煌。

论大数据时代

“产业转型”比“经济新常态”面世还要早,是时下出现率近同于“新常态”的词。大数据时代如何追赶产业转型加速的步伐?我想这是中国企业家普遍的焦虑,在这个盛产“雾霾”的时代,因为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我所接触的企业家不少人还没有找到适应新环境的办法,因而处于深深的焦虑之中。

以前我们熟知的互联网已经升级为大数据和云计算的阶段,华为、腾讯和百度这样的企业都在担心在大数据时代,能不能追赶上产业转型加速的步伐。对一些普通的企业而言,因为反应迟缓、妨碍企业自身成长的内部因素太多,同时也缺乏拥抱互联网的勇气和条件。其实“追赶”这次词汇最好不用,应该是“抓住”产业转型加速的步伐,美国2000年左右就有了大数和云计算的概念,我们不能再“追赶”了。

原来我国的企业能够快速增长,得益于千载难逢的外部机遇,现在有利条件逐渐消失,各种要素成本居高不下,获得利润难上加难。但是,决不能随波逐流,一些民营企业没有国企复杂的流程,完全可以通过民企之间资源整合、通过抱团取暖共度难关。在交换资源方面,民营企业家的私心可能更重,不愿意与他人交换。这就需要企业家有一定的胸怀,在乱世中,闭塞的环境只会加速自己的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甚至倒闭,成为大量市场失败案例中的一个。

谈“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在此后的几天内被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和习近平在2015年11月18日APEC会议上再次提出。什么是供给侧改革?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并淘汰落后产能,把发展方向瞄准新兴领域和创新领域,然后创造出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供给侧改革”可能仍是一个偏学术性的词语。我在这里就举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谈一下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以及带来的影响?

近期虽然供给侧改革成为高频词汇,但是我们至今没有拿出来一个供给侧改革案例,这里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提到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很多人都知道是消费、投资和出口,我们称之为“需求侧”,与之对应的就是“供给侧”。“需求侧”弊端和后遗症已经显现了,如近期的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即便是拿出来一万亿元人民币可能收效甚微。

现在,我们需要更换一个思路,这就是供给侧改革。打个比喻,以前我们想方设法向非洲出口国内制造的廉价手机,但是现在方式变了,我们要努力把手机做的物美价廉和高大上,这样不但非洲人购买我们的产品,甚至欧美等国家也会购买,转变一下方式一切就变了。简而言之,供给侧改革就是对症下药,主要是为了解决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供给侧改革后,对于普通民众的消费而言,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就不需去哄抢澳洲的奶粉和日本的马桶盖。

“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期间经济改革的一个重心,标志着中国经济变革的重点正由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它对中国经济“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时间都具有重要影响。有人曾经问我,“供给侧改革”是否会带来产业结构大变迁?

我认为,“供给侧改革”不是否定“三驾马车”之举,它是当下经济问题的一剂对症良药,利好当前的中国经济。它不但能够解决很多过往”需求侧”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最终也是在创造需求和解决需求的问题。在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会倒逼中国国内分工细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护航“一带一路”建设,最终可能会带来一场产业结构大变迁的革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