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创新的地方样本:第二届地方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地方经验报告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12-15 15:03:53

【编者按】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两周年及十二五规划收官之际,第二届“中国地方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地方经验报告会”有效地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六十条”战略性部署在地方的落实情况,解答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在实践中的推进程度,契合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的要求,并与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的“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遥相呼应,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

12月15日上午,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社会发展编辑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联合创办的“第二届中国地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会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地方经验报告会”(以下简称“经验发布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国的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探索者以及六十余家国内外媒体参加了此次会议。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作了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总体情况汇报。首先,邓大才教授就经验发布会的评审标准与会议目标作了介绍。他指出此次经验发布会主要面向地方市、县级和市县级以下政府单位及其组成部门,根据自愿性、无偿性、公正性原则,由专家评审委员会和筹备委员会两大机构评审、遴选出具有创新典型性和重要推广价值的地方改革实践进行重点挖掘并予以发布。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发布会来“牵线搭桥”,促进中央精神与地方探索的积极互动,推动创新实践的经验推广和理论提升,更好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就,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次,邓教授分别介绍了三地的改革实践活动及当前地方实践总体进展情况。他认为,广东省东莞市“激活内动力”对农村综合改革的有益探索、四川省都江堰市“党建引领,院落自治”的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湖北省秭归县“村落自治”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做出的积极回应,并与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的“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遥相呼应,为我国全局性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实践参考,为治理决策提供了经验范本,并对十三五时期的目标实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接下来,来自广东省东莞市、四川省都江堰市以及湖北省秭归县的地方改革代表分别作了经验分享与成果汇报。

“激活内动力”:新时期农村综合改革的“东莞突围”

面对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双重压力,东莞市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村发展转型升级之道,以“激活内动力”为核心,即以经济转型、服务完善、治理升级为三大动力,通过“统筹、分治、合作”三步走,实现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在盘活资产中提升经济水平,在治理改善中促进社会转型,多管齐下、全面突围。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以激活“内动力”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途径是拓展多元化渠道,探索统筹化开发,促进规范化经营;第二,以健全服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包括通过政府统筹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化,通过简政强镇推动行政服务高效化,通过放权市场主体推动社会服务常态化;第三,以创新治理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主要包括健全组织载体(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建立机制保障(参与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搭建平台基础(协商平台、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平台)。东莞立足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内生外动的改革实践,探索了一条农村综合改革的有效途径,推动了东莞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为全国的农村改革提供了可靠经验。总体而言,东莞市的创新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要求的回应,并与十八届五中全会中的“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高度契合,最终实现了新时期农村综合改革的“东莞突围”。

“党建引领,院落自治”:打造基层善治的“都江堰样本”

都江堰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基层面临着“上面管不着、下面难自治、服务难到位”的困境。为此,都江堰以“美丽我院、美丽我家”环境整治为契机,探索出一条以院落为单元,党引民治的基层治理创新的新路子。其主要做法是:坚持深化“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机制,积极探索以融入式党建为治理牵引,以院落(小区)基本单元为治理依托,以培育多元社会组织为治理支撑,以院落环境整治和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为治理载体的“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管理、群众主体、多元支撑、依法治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子,找到了以适度规模的院落(小区)作为公共服务、群众自治、社会组织协同参与、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地的基本单元和互动平台,完善了“院落—小组”功能互补、“社区—小区—楼栋”三级互动和“乡镇(街道)—村(居)”有机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弥补了城乡治理缺失的最基础环节,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群众自治“最先一公里”,初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善治新格局。都江堰的改革实践对《改革决定》“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具体要求做出了积极探索,打造了当前基层善治的“都江堰样本”。

“二长八员,村落自治”: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秭归探索”

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的秭归,是集老、少、边、穷、库、坝区于一体的山区农业大县,在基层治理中面临着诸如“村服务半径过大,公共服务难落地”“行政村事务繁重,干部较少难承担”“行政村利益多元,集体行动难实现”等困境。

该县改变治理思路,创新治理方式,通过划小村落范围,推选“二长八员”,借此激发群众自治的内在动力,破解了当前的村民自治发展困局。其主要做法是:以村落为单元,以村落理事会为平台,以“二长八员”为桩脚,探索出了一种“双线运行,三级架构”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形成了“自治主体有激活,自治能力有提升,自治体系有完善”的良好局面。秭归的改革是对《改革决定》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等文件精神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了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秭归模式”。

据悉,本次中国地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会是在2014年首届发布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推广提升,并将形成年度性新闻发布模式。通过召开高水平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广泛邀请海内外知名广播电视媒体、平面媒体、互联网媒体,对各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及实践创新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以促进地方改革创新经验的宣传推广与理论提升,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就,并以期为十三五时期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地方经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