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紧要之年”:中国经济转型获新重大突破

作者:刘斐 李云路 史林静 来源:新华网
2015-12-18 07:13:01

对于转型中的中国,即将过去的2015年是一个值得珍视的时间窗口。

这一年,是中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第一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双中高”发展目标——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

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标志“十二五”规划收官的2015年,直接关乎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能否顺利开启,更攸关中国执政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首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在这样的“紧要之年”,中国经济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不能延续旧的增长模式,实现这种“平衡”的关键在于经济转型。

回望2015,从“互联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自贸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国家层面的战略推进,以及各种旨在完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举措密集推出,中国发展正努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转身”。

“转身”背后,是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悄然变化。主要表现为:

消费需求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

投资需求从传统产业向互联互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转变;

出口由低端向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相结合转变;

供给从总体不足向传统产业供大于求转变;

生产要素相对优势从劳动力规模驱动向效率创新驱动转变;

市场竞争特点从数量扩张向质量型、差异化竞争转变;

资源环境约束从能源、生态空间较大向环境承载力逼近上限转变,等等。

“这些趋势性演变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变化。”张立群认为,正因为这些演变,2015年的中国经济转型亮点颇多。

从消费需求看,在一系列扩大内需、提升消费能力的政策驱动下,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接近60%,同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比投资高15个百分点,创近年新高。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特点更加明显,仅以今年“双十一”当天为例,中国主要电商平台均迎来了巨量成交。当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从投资需求看,今年前11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5%,增速比全部投资快6.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7.9%,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则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从出口看,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正在积聚,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1-11月,一般贸易、民营企业、机电产品和新兴市场成为拉动出口的主要力量,铁路、通信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超过10%,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有所下降。

从生产要素驱动看,以“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为内涵的“双创经济”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天都有1.2万户企业新注册登记。千千万万企业的经济活动激发了市场活力,而创新型企业的大量涌入促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的加快孕育成长。

从供给看,在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经济转型理念,旨在做好传统需求管理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加有效供给。一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赋税改革、金融改革等举措,为激发市场活力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这次为中国新五年规划定调的会议上,中共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中国发展现阶段突出短板,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均已发生巨大改变。继2012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1.4%。与此相对应,服务业就业规模也从2.63亿人增至3.14亿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就业产业部门”。农业就业比重低于30%,提前实现了2020年的设定目标。

“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其理想状态是就业稳定、银行不良资产率低、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和企业效益改善。”张立群说。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增就业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9%,银行业整体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6%,财政收支运行平稳,与整体经济运行相协调。

中国正在着力推动兼并重组,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企业”退出,促进企业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回升。

擘画“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可以预见,这一最高规格的中国年度经济会议,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取得更多、更重要的突破精心布局。正在经济领域发生的这些前所未有的变化和突破,说明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记者刘斐李云路 史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