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肩负双重使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12-30 16:39:14

2016年的经济工作任务重,化解产能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与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不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放在12月中下旬才召开,或意味着今年各种各样的情况比较多,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梳理。和近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同的是,今年的经济工作赋予了双重的使命,一个是要配合“十三五规划”做好全面的经济部署,一个是通过经济工作会议破解各种难题。

逐条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几句话,可以发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意味着要认清大局,一切从稳定发展出发;产业政策要准,即不仅要针对问题找解决方案,还要追溯问题的源头将问题看清楚,制定更为准确、更有效果的产业政策,以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即发展需要实事求是,不能将各种政策相互乱用,要做到有理有据,是微观政策其实可行,方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即改革不是光喊口号,而是不断根据发展进行新的调整、不断进行新的改革,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让改革引领全面发展;社会政策要托底,即需要以社会作为底线,稳定住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守住民生底线。

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结构性改革,以此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新常态经济中的必经之路。新常态下该怎么做?推进供给侧改革是一大重点,也是一个与传统供给派不同的理念,供给侧改革是以需求为目标,以创造有效供给避免产能过剩以及资源浪费,实现对要素扭曲配置的矫正。在实施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同时将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各行各样逐步开始实现创新驱动并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成本,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并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实现供需、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共同好转。

当然,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还必须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对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极有可能满盘皆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只有稳健发展,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因为一旦出现金融风险,我国的经济发展恐将受到阻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全方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被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意味着领导层已经意识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严峻性。

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篇文章、几项政策就能搞定的,要从整体入手才能扭转困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此做出了全面的产业布局,如要加大力度化解产能过剩,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要培育发展新产业,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要抓好农业生产等等。这些问题都关系到民生大计,为此也提出了2016年经济的五大任务——削减工业产能,去库存化,去杠杆化,降低企业成本和改善薄弱环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要把削减工业产能放在第一位?这是因为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中国经济向内需拉动方向转变的过程中,产能过剩问题亟待化解输出。综合来看,产能过剩问题首先应该依靠市场化的手段,通过兼并重组等市场行为,让一些企业死亡或者重获新生;其次是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家产能的合作,将中国过剩的质优价廉的产能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中;最后是通过推进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等方式,以供给创新手段推动经济强劲增长,间接化解过剩产能。

此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改革同样需要引导,因此“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也被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通过这些对外开放的布局,有助于优化对外区域布局、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间科技合作与交流,从而加速我国“走出去”的步伐。内部的改革也需要刺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便是终点,这将有助于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并深挖内需潜力,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

在全球经济依然低迷的背景环境中,我国今年发起建立了亚投行,人民币成功入篮SDR,都证明了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体以及全球影响力的增强。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全新的理性阶段,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必然将进一步以稳为主,逐渐扭转人们继续关注GDP的习惯,实现稳中求进、稳定发展、防范并化解各种金融风险,在经济平稳增长、质量高于数量的背景下,我相信中国必然能在预期内实现全面小康,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作者:宋清辉,经济学家、新华网思客专栏特约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