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贡献政治经济学智慧

作者:王朝科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5-12-31 21:51:17

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王朝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并讲话时,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系,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另一方面,根据中国经济实践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成果不仅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习近平对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波澜壮阔,成就举世公认。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也面临诸多难题,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令人信服的理论回答,只有在不断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中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贡献政治经济学智慧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这样就必须回答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理论命题,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性质和改革的方向,同时也关乎人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众所周知,阿罗和德布鲁利用数理经济学的方法证明了私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姑且不论这个证明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接受了这个结论,并由此推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不兼容的,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就是私有化。阿罗和德布鲁的结论不仅成为一些人攻击社会主义市场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武器,而且成为主张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私有化的理论依据,这充分说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我国正在进行转变政府职能的深入改革,如果把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作为标杆生搬硬套,必然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须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显然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有条件的,因而政府与市场之间是动态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把市场能做好的都交给市场,政府只做自己该做应做的事情。市场能做好什么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这决定于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的完备性。因此,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之类的改革一定要科学评估我国市场发挥作用的条件的完备性。我国过去一放就乱是有深刻历史教训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我们必须勇敢地承认:中国事实上已经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长期在高位徘徊。贫富分化正在撕裂中国的社会结构,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础。究其原因,理论上长期错误地将公平与效率视为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要效率就必须牺牲公平,要公平就必须牺牲效率。过去我们曾经坚守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实都是这种错误理论在经济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实际上,公平和效率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效率是一个经济问题,在市场条件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原则上可以由市场提供或者由市场和政府共同提供,而公平则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公共产品,市场不能也不可能提供这样的公共品,必须由政府独立提供。唯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不会偏离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问题。分配不公是困扰中国经济的老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分配政策上,这是不是犯了错误?一个在实践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难道不应该从理论上去进行深刻反思?只要一讲分配,自然而然是指收入分配或国民收入分配。殊不知,把国民收入分配作为分配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构的分配理论和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一个错误的理论不可能在实践上产生正确的结果。只要不放弃国民收入分配这种错误的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不公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贡献政治经济学智慧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理论与政策创新问题。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刚刚落锤,标志着巴黎气候协议最终达成,为2020年以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我们姑且认为巴黎协议必将在各国得到有效率地执行,那么人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崭新的时代必将需要有别于传统行为模式的崭新理论。目前,各国似乎都将应对策略聚焦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上面,这无疑是对的,但是如果不对传统行为模式下的单一目标函数的生产理论和消费力论、增长理论等进行革命性的创新,恐怕难以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预期目标。

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后的中国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问题。中国一直在致力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秩序,人民被纳入SDR货币篮子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开始,自然会给中国经济发展、金融开放带来诸多利好。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人民加入SDR后必然要求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透明、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加快开放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进程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增加国内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的风险,对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和货币、金融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机会多,问题也多,诸如国有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与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贡献自己的智慧。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科学总结经济发展实践中的成果,形成系统化的经济理论,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正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纷繁复杂的问题,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在不断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