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实录

作者:付敬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1-29 15:52:31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实录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阅读《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网1月29日电(记者 付敬)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国力不断强大、充分融入国际社会并逐步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的进程中,现年67岁的金立群无疑是一个历史性人物。继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10月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倡议后,他是重要的践行者和操盘手。而伴随着亚投行今年1月初正式“开业”,出任行长的金立群将如何经营这个由中国主导的新型发展银行,也就成为了外界关心的重点。

在日前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中国日报》记者有幸对金立群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专访过程中,围绕亚投行筹备、运营、管理以及中国经济等各类外界关心的话题,金立群进行了一一解答,以下为本次采访文字实录:

中国日报:非常高兴金行长能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

金立群:你们报社已故的黎星记者早先对我有一些采访和交往。她太拼命,英年早逝,很是可惜。我认为保持旺盛的精力,休息和睡觉时非常重要的。我基本是早上6点起床,7点上班,晚上7点回家,饭后去公园走路1个小时,然后再看材料,12点睡觉,保证休息。我出差到宾馆后,结束工作,第一件事情就是睡觉,基本也不打开电视。

中国日报:那您管理时间很有效。

金立群:你想,所有的关于亚投行政策文件我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看,并且我都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当然我们有专家去准备这些文件,但准备好后我都要看的;同时我也会自己回邮件,我不像一些人甩手不管。这不是说我喜欢事无巨细都管, 这是因为在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政策你不了解清楚,你怎么知道方向?一旦建立好了,交给责任人去处理、去办,这就好了。

中国日报:在亚投行的筹备过程中,都有哪些重要环节?

金立群:首先提出概念,然后再去将概念具体化。最后实现的完全与最初的想法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点是必须的,必须比原来的想法好,在落实想法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修正。

中国日报:那如何实现这样的节奏?

金立群: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你如何掌握谈判的进程,如果掌握不好,别人可能不来,或者可能连原先计划来的也不来了。如果掌握得好,可能能够吸引很多国家参与。在两年多的谈判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备忘录,其次是章程,再次就是政策文件,政策文件里的“环境和社会框架”就是最重要的保障政策。这些在设计时都考虑了。整个过程你怎么掌控,你不能降低条件。我们必须掌握好节奏。

中国日报:这些想法是我们自己的愿望?

金立群:这既是我们的框架设计,也是发展中国的想法。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支持你?他们希望有新的MDB(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Bank, 多边发展银行)。人家需要更加有效的反应迅速的银行。这个就是他们的期望。这有可能会引起发达国家担心你降低标准。

这个银行你要干什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顾名思义,亚洲国家在一起弄弄不就完了吗?但我们必须知道,现在的发展金融机构,没有哪一家就只是在本地区组织参与和运行;都欢迎域外国家参与。在一开始我们就明确,这是一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但我们对外开放。因此,开放、透明、包容,这才能体现多变性。

我们有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为什么要做亚投行?原因很简单,这些是中国的银行,而亚投行是中国主导的多边银行。

中国日报:是啊,我们为什么要主导?

金立群: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银行?中国到一定发展阶段,必须要考虑怎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种贡献可以通过多边化的方式来实现。建立一个银行,能够调动域内域外的国家一起参与,这很重要。当时,我们设计了几个个原则,就是一定是发展银行,一定是多边金融机构,一定是由中国主导但要反应最新的治理架构。

用我们的话说,亚投行是具有二十一世纪治理构架的新型发展银行,具有包容性,任何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参加。 这个目的实现了。亚投行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习主席提出的多边性、公开、包容透明的构想来实施的。

中国日报:习主席第一次提出是什么时间?

金立群:习主席第一次提出是2013年10月份在雅加达时提出倡议,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 在谈判过程中,我们需要与50多个国家谈章程,而这50多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宗教和经济发展背景,因此很有挑战。

中国日报:您全程参加了与57个国家的谈判?

金立群:我没有全程参与57个国家的谈判。最开始,我们22个国家签署备忘录。2014年10月22日后,我们就开始准备章程,这是在备忘录基础上的深化。去年3月份,章程差不多了。在3月31日,英国进来了,很快创始会员国变成57个了。

我们当时就给他们讲,我们章程已经谈到这个程度,你们进来可以,我们欢迎,但不能把章程推倒重来,不要影响我们的进程。他们看了备忘录, 再通过与我们的交谈,对中国发起的亚投行有信心了,表示要参加。

我们给他们讲,你们接受我们的章程草案吗?你可以提出意见修改,但不能推倒重来。他们都同意。我们原计划5月份结束章程谈判。但时间比较紧,觉得让他们直接“按指印”,不是太好。于是我们在4月份增加一次会议,让他们发表意见。

中国日报:足显中国诚意。

金立群:是的,这是充分的诚意,反响很好,我们有倾听的愿望。他们发表了意见。我给你讲,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惊喜,因为他们没有想到, 中国主导的银行如此开放和大度。

中国日报:那从治理上讲,如何实现中国主导?

金立群:开始的时候,中国说可以中国最高出资50%,他们都很紧张。我们一再解释,开始国家少的情况下,我们出资50%;以后国家多,中国的股本就降下来。但媒体就只说前面一句话。后来57个国家进来,按照GDP计算,我们只有30%的股权了。而且还不是这个问题,为了照顾小国,我们还设计了无股本投票权。这占整个股份的15%。这是不要钱的。无股本投票权将大国的投票权降低了,而小国家,如果过了1.5%的股本线,那么就有1.6%或者1.7%的投票权。这就让小国家有更多的发言权。我们中国的股份30.03%, 而投票权只有26.06%.

中国日报:那我们是否有一票否决权?

金立群:在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刚系开始成立的时候,美国是将近25%的投票权。如果有新的国家进来,美国的投票权就会降低。美国允许新的国家进来,但前提条件是修改章程,将特别多数投票提高。所以美国的股份从21%降低到资20%的时候,特别多数投票就会提高到81%。而美国的投票权降低到19%的时候,特别多数投票就是82%。目前美国的股份是16.6%, 而特别多数投票就是85%。所以每次提高特别多数投票, 美国才会让你进来,这样才不影响美国实施一票否决权。

我们这个机构,我们是26.06%的投票权,我们有实际的的否决权。这个否决权是中国的经济总量造成的,不是我们制造和追求的否决权。一旦有新的国家加入,我们不会提高特别多数投票,这由三分之二的成员国和四分支三的投票权构成。这个特别多数投票原则就是75%,不会增加到76%,80%。也就是说,中国慢慢就没有否决权了。

中国日报: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

金立群:这就是在新的国际条件下,你就应该这样做,对国际社会表达你的诚意。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要与大家合作,大家支持的你为什么反对?大家都反对的,你为什么坚持?那么是否有可能,一个很好的事情,大家一开始不理解,不支持,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的任务,就是要做工作,让别人慢慢来理解。

所以,管理团队的任务就是既然理事会和董事会定好这个政策,那么我们就来落实。在形成政策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同的声音,那么必须民主协商,不要强行通过。所以,中国如何于国际上的其他成员来相处,这很重要。我认为亚投行从开始那么多疑虑, 到后来大家都支持,这是逐步的一个中国建立信誉的过程, 中国与其他国家增加互相信任的过程。成立只是万历唱针长征走完第一步,我们关键是要实施所有的政策。所以我提出Lean,Clean,and Green(编者注:简单、清洁、绿色)的原则。这引起广泛共鸣。

中国日报:您能进一步讲讲这些原则?

金立群:lean(简单)就是要将繁文缛节消除,减少官僚制度。我们不应该设立人浮于事的位置。我们必须要百分之百的干净廉洁, 就是必须作出表率。有人怀疑我们能否做到?我说我保证能做到。举例说,我在90年代开始管理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我们财政部管理的项目大概有500亿美金。我的司里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人出事。这是为什么?就是靠制度、靠执行。我当司长,我严格执行,别人就不会有动作。你要是搞点什么,别人就会仿效。

所以我们有例子证明我们可以做到。关键是你有没有决心来执行。我认为,这个银行如果在这点上做不好,这个银行就是失败的。

中国日报:您在治理构架上能保证亚投行不出现腐败吗?

金立群:在制度上我们设置了专门管理合规、尽职和效率的部门,这个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实现对管理层的监督。 我们还有“professional and ethic integrity department”,也就是中文所说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如何让其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能让其监督一把手。我提出,一旦行长任命了,不能随意免掉。如果不随意免掉,他就能管你。

中国日报:世界银行、亚投行在许多国家都设立分支办公室,您打算成立吗?

金立群:亚投行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许多私营部门的经验来提高效率。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许多国家都有分支机构, 管这个国家的项目,养了许多人。但是总部也有权利管理项目,这就造成重复。我们没有。我们按照业务线,如能源,公路,铁路等委派专家,我们专家可以做完一个国家之后再做另外一个国家,他们是全职聘用。但不一定建立国家办公室。这个国家不一定每年都有项目。但并不排除等将来项目多了在某个地区设立一个中心或者设立一个联络办公室。

中国日报:那你们是否做经济预测等反映机构研究能力的预测报告?

金立群:至少我们在最初不想花太多的财力去做这些东西。做研究你无法与他们竞争,这不是很好的高效利用资源。但是我们可以做点有特色的东西,如我们研究行业的趋势,我们研究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都有那些经验等等。我们不重复别人的研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日报:现在贷款申请情况如何?

金立群:一般的发展中国家都可以申请。大家很踊跃。我们正在梳理。从成本控制上,我们不可能请各种各样的专家。我们现在先决定我们优先支持的项目,比如说我们现在有能源输送,有公路,有铁路,有水务。我们刚开始人员要集中,逐步逐步来扩展。

中国日报: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转型?

金立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担忧,尤其是股市大动荡的背景之下。但我认为中国的基本面没有问题。现在是转型期,经济高速增长很难转换。现在经济速度下来后,对于转型是机遇。我认为不要过度反应中国经济。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不那么紧密。股市从监管和投资者方面都有改进的余地。我认为,中国股市是新事物,股市不成熟,监管不成熟,投资者也不成熟。大家都要加强学习,慢慢来,不要慌张。

外界对中国的看法,也并不尽是都悲观。许多人还是很认可我的观点。我认为,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在改革中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导向,只要坚持这一条,中国经济不会坏到哪儿去。这样的系统的改革政策的落实,不可能很快发生。但我认为只要坚定地坚持改革方向,中国经济不会出问题。

中国日报:许多人认为2015年非常糟糕。

金立群:历史上比2015年糟糕的年份多的是。只是我们现在看历史不会疼。为什么说2015年糟糕,因为你生在其中,你可能感受到了减少工资或者失业。对过去的事情,你没有切肤感受。所以,你说2015年糟糕。再说,2015年不是所有地方都糟糕。中国就很不错。中国未来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不在于快,而在于稳定。这么大的经济体,即使是以3-4-5%的速度发展十年,二十年,这也是相当可观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中国日报:我还想再问问,您管理时间为什么那么高效?

金立群:我认为每人每天24小时,你再努力也只能比别人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个礼拜多出一个半天,一个月多出几天,一年、十年以来,时间就多出来许多。有人问我,你那么忙, 还写出几百万字的书,怎么做到的?我说,时间就是这么来的。我年轻的时候,我坐下来肯定在写东西。你要是打开电视,看看这,看看那,两小时很快没有了。打开电视,看完新闻, 看完拉倒。时间就是这么来的。你就是要像“挤柠檬”一样,狠狠地挤,狠狠地挤。我每天早上7点到办公室,晚上7点钟回家,我每天晚饭到家傍边公园散步一小时,回来再看东西,12点睡觉,6点起来,生活很有规律。

中国日报:您的爱好是什么?

爱好就是看书,听音乐。我看书,你很难琢磨我怎么看,每周最重要的报纸你肯定要看,《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纽约客》,你一定要浏览,我一周还要看3-4本法语的杂志。我主要读英文和法文的东西。除此之外,我读点其他的东西。中文的我还是读点古典和历史的书籍,还有文学书籍。《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我一直在看。还有经典的笔记,我都读。其他国家的我读英文和法文的评论。我有时候还读十七、十八世纪小说。有的时候很有意思,看一本书,因为有了人生阅历,年轻的时候和现在看感觉不一样。

(编辑:涂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