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梅耶尔:石油难民潮或将来袭

作者:迈克尔·梅耶尔
2016-02-04 16:54:35
分享

迈克尔·梅耶尔:石油难民潮或将来袭 

 图片来源:王晓莹/中国日报

石油财富是一个魔咒,这一说法由来已久且无需解释。每隔几十年,能源价格都会涨到一个峰值,从而引发一场新石油资源争夺战。而当供应好不容易赶超需求时,能源价格又骤然跌落谷底。价格下跌幅度越大越突然,其对社会和地缘政治造成的影响越大。

上一次严重的石油危机爆发于20世纪80年代,其影响力波及了整个世界。1980年春天,作为德克萨斯州油田的一名年轻工人,我眼看着美国标准原油(benchmark crude)价格上涨到每桶45美元——相当于如今的138美元。而仅在1986年,石油价格就贬值了一半,到了1988年,价格更是逐渐下跌到每桶不到9美元。

随着汽油价格骤然下跌,司机从中收益。然而,对于过度依赖石油出口拉动经济的苏联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随着苏联经济疲软,社会动荡加剧,最终爆发了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及东欧剧变事件。两年后,苏联解体。

同样,如今油价下跌仍将使一部分人受益。司机会再次为此感到高兴;而大部分人则苦不堪言。暂且不考虑全球市场面临在劫难逃的金融动荡或者美国页岩油生产陷入瘫痪及其对能源独立的暗示。而真正的风险潜伏在过度依赖石油的国家。正如前苏联,社会分化的可能性极大。

撒哈拉以南非洲无疑是石油危机爆发的中心地带。其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可能会受到重创。石油正面临停产,失业率预计将大幅上涨。投资者早已开始重新考虑数亿美元的财务承诺。于2015年3月当选总统的穆罕默杜·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曾承诺要铲除腐败,严控官员挥霍行为,扩大对穷人(在尼日利亚人口中占巨大比例)的公共服务范围。但如今看来,该承诺不可能实现。

    就在一年前,非洲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安哥拉还是全球投资者最看重的投资对象。即便是那些任职于罗安达(Luanda,安哥拉首都)办公大楼且居住于高档住宅区的外籍工作者,也会抱怨罗安达是世界上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而如今,安哥拉经济停滞不前。建筑公司负担不起员工薪资。政府因资金短缺而开始削减众多安哥拉人用以维持生计的补贴,从而激起了公愤,人们意识到石油产业繁荣仅仅为上等人带去了财富,而其他人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于青年人要求自1979年以来长期当政的总统下台,政府已经对反政府行径实施镇压。

而在亚撒哈拉地区的另一端,肯尼亚(Kenya)和乌干达(Uganda)正眼看着其出口石油的希望渐渐化为泡影。只要油价持续低迷,他们就不能开采地下的石油资源。然而,投资于基础建设的贷款必须归还——即使计划用于还款的石油收入从未到账。两国在社会项目经费上已不堪重负。平民百姓对政府贪官盗用公款的行为表示愤怒。如果几年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预算用于归还外债而不是资助教育和卫生保健,又会发生什么呢?

北非地区发展前景同样惨淡。两年前,埃及认为海上天然气的重大发现将会解除国内青年群体中的“危险炸弹”——2011年“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但更糟的是,常年向埃及政府提供资金援助的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目前经济动荡而自身安保。如今,沙特阿拉伯正在考虑终止对埃及提供资金援助,而这在过去是未曾有过的。

同时,埃及邻国利比亚(Libya)紧张局势一触即发。五年内战导致民众生活贫困,而不断争夺日益减少的石油收入。由于利比亚军阀领袖掠夺了残余的全国财富,导致食品和药物供应不足。

以上这些国家不仅依靠石油出口拉动经济发展,而且还过度依赖进口。随着收入耗尽汇率下跌,人们的生活费用突飞猛涨,从而加剧了社会和政治紧张局势。欧洲已经疲于安置中东地区和阿富汗(Afghanistan)难民了。尼日利亚、埃及、安哥拉以及肯尼亚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几个国家,试想若这些国家发生内乱,其被剥夺权利的贫困居民都愤然地涌向欧洲,这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

 

关于作者:

迈克尔·梅耶尔(Michael Meyer),曾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外交流负责人,现任内罗毕阿迦汗大学媒介和传播研究生学院院长。

 

(编译:柳青 编辑:齐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