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GDP增速为“6.9%”。从数字上看,中国的经济增速跌出了“7%”。但如果我们抛开对增速数字的过度关注,就会发现,6.9%不仅符合官方年初设定的“7%左右”的目标,且其背后还孕育着转型、升级。毕竟,经济增长不光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
GDP增速稳在7%左右实属不易
其一,6.9%增速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实现。去除2009年不谈,2015年的中国面临近些年首次出现的进出口总值双降与世界金融风险增加的恶劣形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仍在25%以上,领先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其二,6.9%的增速是在我国经济基数大的前提下实现的。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超过10万亿美元,现在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5年前增长1.5个百分点、10年前增长2.6个百分点。6.9%的速度其难度可想而知。其三稳定。中国经济的发展不靠大范围大规模刺激。发展的同时也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经济产业结构优化 新引擎不断发力
6.9%其实与李克强总理2015年初就提出的“双中高、双引擎”相呼应,速度放缓,质量提高。这是完全符合经济规律的自我优化、转型升级。
首先,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2015年第三产业不仅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而且第三产业GDP占比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未来可期待服务业和工业良性互动,服务业带动工业变成现实。
其次传统引擎开始进一步升级,消费开始取代外需和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半边天”。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旅游消费快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十一”期间全国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7.9%,出境游也十分火爆、预计全年继续保持1亿人次以上。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能有此成绩一是得益于“互联网+”提高了居民消费的便捷程度也改善了消费环境。
另一是得益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新引擎开始不断发力。众多创客和小微企业的出现为实体经济引入“活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过去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旧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基本面向好 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
GDP增速放缓,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行动速度未放缓。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7.4%,虽然增速相比上年有所放缓,但连续两年跑赢GDP。以前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快,但是居民收入增加速度并没有跟上。相比而言,6.9%更能让民众尝到经济增长的甜头;基尼系数的下降,意味着消费结构的优化,更意味着贫富差距的缩小;就业则相对平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左右,低于5%的控制目标。经济增速虽然回落,但是经济增长的事实并没有改变,因此失业率并不会上升。
2015年中国经济能放弃对速度的执着,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乃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明智决定。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经济工作的报告》总结出的“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可低估、信心不能动摇’科学论断一样,积极化解“难”,努力巩固“稳”,不断推动“进”,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陆茜、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