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欧洲量化宽松政策的局限性

作者:马丁·菲尔德斯坦
2016-02-06 09:45:43
分享

 

评论:欧洲量化宽松政策的局限性

来源:中国日报 

为何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比欧洲中央银行更胜一筹呢?这一智力问题直接引出另一个现实问题:欧洲央行能够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加强经济发展提振通胀吗?

美联储曾断定传统货币政策和2009年颁布的财政刺激政策均难以提振美国经济,而后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即大量购买长期债券,将短期利率长期保持在低水平。时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推断非常规货币政策(指量化宽松)会降低长期利率,让投资者由优质债券转向普通股及其他风险债券。这些资产的价值也会因此提高,从而增加家庭财富进而促进消费。

量化宽松政策运作良好。仅在2013年股价就上涨了30%,房价同年上涨13%。最终,2013年家庭净资产增加了10万亿美元。家庭财富的增加促进消费者加大开支,重新启动了惯常的刺激经济扩张的乘数过程,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上升了2.5%,失业率由8%下降到6.7%。在随后几年里,经济持续扩张,目前失业率下降到5%,其中大学毕业生失业率降低到2.5%。

欧洲央行实施了与美联储相近的政策——大规模购买资产,将短期利率控制在极低水平(实际为负)。然而,尽管政策相似,各自目的却不尽相同。

欧洲不像美国拥有广泛的股票投资人,因此无法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增加家庭财富从而增加消费性支出。反而,欧洲央行实施低利率政策一个不言而喻的主要目的是令欧元贬值以增加净出口。欧洲央行成功地将欧元贬值了25%——欧元兑美元汇率由2014年夏季的1.40美元下降到2015秋季的1.06美元。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始终支持对欧元贬值的做法,因此认为欧洲央行实施该政策是明智之举。然而,欧元贬值尽管增加了欧元区的净出口,但其对成员国的出口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极其有限。

原因之一为欧元区的多数贸易都是在各成员国之间进行,不涉及货币转换。此外,欧元兑美元汇率的下降并没有促使对美出口额大幅增加。2015年8月在美联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吉塔·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明确指出欧洲出口商通常开具美元发票并非常缓慢地调整美元价格。

因此,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欧元区净出口总额增长不到30亿欧元(32亿美元)——对于拥有11万亿欧元财富的欧元区经济体而言,该数值的确显得太过渺小。

欧洲央行购买债券的另一个动机是增加欧元区银行的资金,用以为企业和家庭提供贷款。但是,从目前的看来,此类贷款并无增加。

最终,欧洲央行的目标是将欧元区通胀率提升至2%。2015年,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将“核心”通胀率(不计能源和食品价格下降的直接影响)提升至2.1%。这是实际需求增加附带产生的结果,通过将失业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增加工资促进价格快速上涨而得以实现。

但这一策略在欧元区不太可能奏效,因为欧元区当前失业率仍接近12%,比经济开始衰退之前还要高出近5%。欧洲央行若想利用量化宽松政策提振通胀率,可能只有通过贬值欧元提高进口价格才能实现。这种方案的效果极其有限,即便实施后欧元区的核心通胀率也不会高于1%。

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基(Mario Draghi)近日在回应欧元区经济疲软及极低通胀率时,表示欧洲央行有可能于2016年3月的政策制定会议上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这可能意味着在短期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对此继续下调,并且扩大和/或延长债券购买计划。

欧元区金融市场以预期的方式作出反应——长期利率下降,股票价格上涨,欧元兑美元汇率下降。但是从前的经验和上述原因都暗示这些政策几乎不会加强欧元区经济的实际运转,也不会提振通胀。欧元区国家若想真正复苏其经济,需要直接关注自身体制改革和财政刺激,而不是过度依赖欧洲央行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

 

关于作者:

马丁·菲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经济研究所主任,1982~1984年任里根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

 

(编译:柳青 编辑:齐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