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8日获悉,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首届峰会上透露,延迟退休方案将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后会有5年左右的过渡期,或到2022年再实施。
金维刚称,现在我国的退休年龄还比较低,这也是长期困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问题。退休年龄制度本身跟经济的发展水平、人口的结构、人均的期望寿命等很多因素相关,调整是一种必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比较短,最低缴费年限只有15年,国际上很少有中国这么短的,现在的平均最低年限都是20多年。比如我国女性工人是50岁退休,而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80岁以上,将来的领取年龄是最低缴费年限的一倍多甚至两倍,这是不可持续的。而且我国还存在着大量提前退休的问题,除了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可以提前退休之外,还有一些企业不景气,职工办理提前退休,甚至做假材料来申报补贴。很多地方提前退休的人是相当多的,多的地方可以达到20%到30%,少的地方也有10%以上。
金维刚进一步表示,关于延迟退休的政策,今年将会出台一个方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修订之后会在明年正式出台。出台以后,会有一个过渡期,大约是5年左右,到2022年的时候才会正式实施。
不过对于网络上流传的“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近期曾专门表示,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预期寿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进展情况等多种因素。目前人社部正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会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于网上流传的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并不属实。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也在这一峰会上表示,到2015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人数达到了8.58亿人。这个数字比2010年底增加了4.98亿人,增长了1.4倍,其中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38%,城乡居民的参保人数增长了3.9倍。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领取待遇人数的大幅增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财政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一些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收不抵支,需要依靠财政补助资金或是动用基金积累来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情况。
此外,人社部方面近日也披露,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11年调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2004年的647元提高到2015年的2200多元,基金支出额越来越大。(记者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