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新常态下的"新经济"

2016-03-08 11:24:58

138次提到发展,72次提到改革,60次提到创新,22次提到创业……从这些关键词中,我们或许能够探索到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中国经济将要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这正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的"新经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新经济,并不是人们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那种解释,而是通过新的模式解放老的、旧的生产力,并在这过程中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兴增长点,以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以保证中国经济保质保量稳定运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上是为十三五规划进行布局,从提出的六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现在的步调就如同高频关键词一样,通过改革驱动发展,通过创新创业驱动发展。

第一个方面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对这五年的经济增速做出了6.5%以上的要求,可以说这是在新常态下对新经济的考验,经济要新就需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需要新产业在中国整体产业比重稳步、健康增加。第二个方面是"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对新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要求,没有创新引领就难以将老的生产力释放,更无法创造新的生产力。更为重要的是,李克强总理提到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也奠定了创新未来五年里的重要性。

第三个方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和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相互呼应,而且先于金融、地产等人们关注的热点提出,意味着三农问题、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和中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农村居民衣食住行的进一步完善,才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第四个方面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这方面意味着在中国经济正常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协同发展,其中环保是重要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北京再度陷入雾霾天气,这意味着环境保护工作还需要继续,尤其是提高能源开发的利用率。如何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如何通过各种先进方式环保?还是要创新。

第五方面是"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这句话似乎已经提到了很多年,未来也会继续提到。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需要外部环境的刺激,也需要长期的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自贸区、亚投行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中国经济未来"保质保量"的发展而提出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市场化才能进一步完善并形成健康的市场机制,让资源在这种机制下得到最大的发挥。第六方面是"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也就是全中国的民生建设,在这建设中的重点有脱贫、教育、住房、健康,文化。

在2016年的重点工作中,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将GDP的增速控制在6.5%~7%的区间,首次采用区间形式。未来GDP目标是区间不是点,说明中国经济仍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意味着国家不再片面追求GDP具体增速,只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大势没有改变,都属于健康的经济形势。从年初各省已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增速的下调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近年中央政府有意淡化GDP的趋势,说明高层执政理念的转变,也表达了政府决心摒弃此前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转而向创新驱动、经济质量和效益双提升这一方向发展的决心。过去的设定都是定点的值,导致政府刻意追逐GDP目标,但实际经济在运行时,落入区间的可能性会较大,设定区间经济目标较为科学和人性。

另外,"今年的经济形势可能比去年糟糕"的语句也再度出现,并且用了三个"更"字进行强调,是"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

从2016年的所有工作中来看,创新、协调发展也贯穿了整个主线,财税改革需要创新、简政放权需要创新、监管需要创新、创业需要创新、科技需要创新,制造业、国有企业改革、实体商业转型、消费模式、农业、外贸、服务贸易、开发区、教育、文化产业、社会治理等等都需要创新。

当前市场上的各种热门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因此各个行业的从业者没有必要过于亢奋认为所属行业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下,中国各产业将在创新驱动的前提下进行均衡发展,所有的行业都会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产业将为中国的制造业做出什么贡献?能够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怎样质的改变?

在人们近期极为关注的楼市和股市方面,我们更需要关注货币流动性。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流动性的充裕,并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这对股市和一二线城市楼市的投资者而言应该是一件好事,不过就此寄希望于股市能够快速暴涨,暂时还是不可能的。

从整体上来看,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反映出国家领导层治理好中国经济的决心,这份看起来贴近民心、接地气的工作报告,究竟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还需要我们在年底进行检验。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新华网思客专栏作家宋清辉,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