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皮座椅:你问我到底有多真?牛皮未必是我的“芯”
上海2016年3月14日电 /美通社/ -- 2015年下半年,专注于汽车市场研究的莫尔佩斯就中国汽车市场的座椅材质的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名为《中国汽车座椅材质市场调研》的专项调查(以下简称《座椅材质调查》)。调查在全国一、二线10个城市进行,揭示了消费者在对真皮座椅的认知上存在巨大的误区。
仅以25-35万元市场主力车型为例,在191名最近3年内购买了这些车型的车主中,有86%认为他们购买的车辆上原厂装配的是真皮座椅。而根据这些车型各配置级别的座椅材质装配情况及其销量的估算,真皮座椅的实际装配率只有57%左右。那么那些近30%消费者的认知误区是怎么来的呢?除了大部分消费者不具备真皮鉴别的知识这个原因以外,汽车经销商和后市场服务提供商潜在的浑水摸鱼行为也很可能干扰消费者的判断。
阅读完整版调研结果,请点击微信链接。
原厂配套?改装厂在发笑
“有80%到90%的人不知道他这个车是不是真皮的,他只是感官上看着这个是皮。”在对总计9个城市9个汽车品牌经销商(涵盖国产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的访谈中,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提到类似的话。在销售过程中,销售顾问通常用“真皮”来指代所有非织物的座椅材质。这已经成为业界惯例。即便顾客想问个究竟,“仿皮”、“假皮”这样的字眼也是几乎不会出现的,销售顾问可以继续用“PU皮”、“超纤皮”这样的高科技名词来继续让消费者如坠云里雾里。
莫尔佩斯发现,大多数4S店会对那些买了织物座椅的消费者进行游说,承诺帮其将座椅材质升级为“真皮”。以一辆25万以内的国产自主品牌或合资品牌车为例,升级的价格通常在2000-3000元左右。消费者通常都以为改装的“真皮”座椅就是在4S店内制作安装。实际上,大多数4S店在拿到这类座椅材质改装订单时,都是采取第三方代工模式进行改装。
后市场改装的“真皮座椅”到底是不是真皮呢?
优质的汽车座椅采用的牛皮是头层牛皮,而且其比用于包袋、皮鞋、皮沙发等的牛皮材质在韧性、耐磨性、耐用性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此类高品质头层牛皮原料通常都是由大的专业汽车座椅真皮供应商来批量采购的。而后市场改装厂以小作坊为主,其订货量根本达不到大批量全球采购的要求,由于货源的限制,他们只好主推超纤材料。最好也不过是拉伸强度和弹性明显较差的二层皮,无法达到真皮汽车座椅对于耐用性的要求。其实,单纯从2000-3000元的价格(这其中还包括4S店的利润)上也可以推断出,这样一组汽车座套是不可能采用头层牛皮的。
座椅材质改装,安全隐患知多少?
《座椅材质调查》中还披露了座椅改装涉及的安全问题。
汽车座椅的设计开发相当不易。在设计开发中,皮套作为乘坐使用首先得满足座椅面料的基本物理性能,比如阻燃性能、拉伸性能、耐摩擦色牢度、耐折劳度、耐热、耐寒、耐磨、气味性等等。这些试验都是为了保证皮套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性能,同时还需要在整椅上进行模拟人体进出及颠簸蠕动试验来验证皮套的使用寿命;还要进行有机物挥发含量(VOC)检测(甲醛、苯乙烯、丙二醇、甘烷、酚、甲苯、乙苯、二甲苯等),因为有时车内温度较高,而车内密闭性较强,一旦这些材料无法满足性能要求,很容易就导致有毒物质的挥发出来。
现在多数的座椅会配置侧安全气囊,在发生事故时,侧安全气囊正是从皮套的缝线中爆破展开。皮套上侧安全气囊起爆区域的车缝线不同于其它区域的车缝线,为了侧安全气囊能顺利爆开而经过弱化(下左图的红色线),而两侧的防爆布可引导侧安全气囊爆破方向,同时防止爆破时发泡飞溅伤害乘客。
侧安全气囊作为重保件,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确保其能在发生事故时在各种环境因素下能顺利展开保护乘员,OEM在开发带气囊座椅及面料时,都会进行高/低/常温、多火药量/正常火药量/低火药量和织物面料/真皮面料的气囊爆破实验(详见实验次数矩阵),在此实验中,考验的不单单是侧安全气囊的性能,同时也对面料性能进行了试验,如果皮套面料承受不了气囊的爆破力而撕裂、破裂,会使气囊爆破方向产生偏差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等所有实验都安全验证完毕后,座椅面料才能获准进入批量生产,然后与气囊和座椅一同组装装车。同时,为了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失效,还需要LAT批次验证实验,即每批次座椅产品完成生产后都要进行抽检实验,出现一件跟踪实验失效,整批产品隔离。
座椅材质实验要求
实验过程
图1为座椅静态实验验证,图2为座椅动态实验验证,图3为C-NCAP侧面碰撞实验模拟图,图4为C-NCAP侧面碰撞现场实验情况,图5为Eu-NCAP侧面碰撞实验结果,图6为Eu-NCAP侧面碰撞现场实验情况
实验次数矩阵
真皮座椅 |
多火药量气囊 |
正常火药气囊 |
低火药量气囊 |
高温(85摄氏度) |
3 |
3 |
3 |
常温(25摄氏度) |
2 |
2 |
2 |
低温(-25摄氏度) |
3 |
3 |
3 |
经过海量实验和后道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的座椅产品,如果同样是座椅加装真皮面料,必然是原厂比其它售后市场渠道贵很多。从安全角度考量,售后市场上除非座椅厂/OEM提供的原厂更换面料外,基本不存在可靠的面料。相比OEM,其它售后渠道多半无法独立完成海量实验并承担相关费用,所以,在皮套安装过程中涉及安全性的工艺(如车缝线弱化工艺)的考量应该相当有限。
由此可见,只有原厂出品的真皮座椅才可提供全面的安全性保障。
真皮座椅的“含金量”有几何?
消费者也许对是否买了原厂出品的真皮座椅就一定是100%真皮存疑。根据欧盟标准EN15987-2011的规定,皮革制品只有当头层动物皮占据了面料80%以上面积的时候,才允许被冠以“真皮”制品这样的名称,而我国尚无此类标准要求。事实情况是,对于目前国内市场在售的30万元以内并宣称配置了“真皮座椅”的车型,为数不少都只是在身体接触部位采用了真皮,而其它部位则为仿皮。对于此类由于标准缺失而造成的乱象,我们只有呼吁更明确严格的标准出台。
结语:乱花渐欲迷人眼,真皮尚需细分辨
如果预算允许的话,建议选择真皮座椅。因为,从短期来看,真皮座椅似乎仅仅是对于档次、舒适性和易于打理的追求;而从长期来看,更多使用真皮制品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更为环保的选择。
千万要选择原厂配套的真皮座椅,不要拿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做赌注。
而鉴于当今汽车座椅材质市场已经陷入雾里看花的状态,消费者在选购车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对座椅材质的判断必须以车型官方配置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