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专家撰文:中国GDP数据可靠

作者:聂军 来源:新华网
2016-03-30 15:40:16
分享

美联储专家撰文:中国GDP数据可靠

美联储专家撰文证实我国GDP数据可靠

新华网消息 近日,美联储堪萨斯分行高级经济学家聂军在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中文网撰文称,中国官方发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可靠,能够较好刻画各部门所联合体现出来的GDP增速,可以很好地衡量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状况。

聂军在文章中指出,他们选取了市场关注的有关制造业、消费部门、房地产部门和服务部门的13个指标构建模型,研究结论表明这个指数在2008-2014年期间和官方公布的实际GDP增长速度非常吻合。

但模型计算的2015年GDP增速比官方数据略低,聂军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模型并未完全涵盖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去年股市上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较大贡献。

文章全文如下:

中国GDP增长数据可靠吗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增速持续放缓,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也逐渐增加,与之对应的是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对中国所公布GDP数字的可靠性产生质疑。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中国GDP总增长数字和一些重要部门的指标看似有些不大一致,比如一些通常被市场用来衡量中国增速的重要指标存在明显下滑,然而中国公布的总增长速度数据确依然保持相对稳定,这类部门指标比较典型的包括全国用电量或者中国大宗商品的进口数量等。

抛开这些质疑的对错,这些对中国增速的不确定及质疑已经实实在在的给全球带来了动荡。一个最近的例子就是年初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虽然这次波动直接始于人民币相对美元的贬值而引发的全球股市的抛售,其背后逻辑依然指向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货币的强弱与其经济的景气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国家经济景气会增加人们对其货币的需求从而带动其货币走强;反之,则会带动货币走弱。然而,这个关系反过来不一定成立,汇率的短期下滑不一定代表经济下滑,因为汇率短期波动可能是由于市场预期偏离实体经济基本面所导致的。因此,在中国GDP数据显示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次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再次反应的是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速的质疑。

当然这些质疑本身也并非毫无道理,毕竟作为占据世界大宗商品市场一半的主宰者,中国对外进口大宗商品的数量一直被密切关注,中国各部门的用电量也是有据可查的。因此,当这些相对容易查证的行业数据发生严重下滑而中国公布的GDP增速却变化不大的时候,市场很容易会对后者表示质疑。

然而笔者认为,通过某一两个部门的分数据去判断中国经济的全貌明显过于武断。一个可能原因是中国在所处的转型阶段中,各个部门的相对增长速度发生了变化。因此,一些部门增速的大幅放缓不能断定中国经济总体增速的急剧下滑;同理,另一些部门的相对走强也不能断定中国经济总体增长的加速。为了全面的检验中国GDP增长数据是否依然能够较好的体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我们需要检验中国GDP数据刻画的总增速是否和来自不同部门的重要指标联合体现出来的增速保持一致,即中国GDP增速数据是否和各部门重要指标具有一致性。

为了检验这样的一致性,我们选取了市场关注的有关制造业、消费部门、房地产部门和服务部门的13个指标。在选取这些指标时,我们尽量避免指标从GDP的直接构成成分中选取。例如,对于房地产行业我们选取的是销售和新开工的面积——这两个指标可以衡量房地产投资的强弱但又未直接用来计算GDP。又比如,对于服务业我们选取了来自统计局的PMI服务指数和来自财新的PMI服务指数,这些指数是目前国际市场通常关注并认可的对服务业进行衡量的指标,并且与GDP计算不产生直接关系。总的来说,尽管这些选取的指标的来源、频率不尽相同,也不是GDP直接构成部门,但却能较全面的刻画中国经济的好坏,构成了GDP数字的有效性检验的基础。

我们构造的指数是基于这些指标的一个线性回归。我们主要的结论是这个指数在2008-2014年期间和官方公布的实际GDP增长速度非常吻合。尽管这些指标在这期间有各自的运行轨道,基于它们所构造的这个指数却和中国GDP增速的轨迹非常一致。这表明中国GDP增速和这些指标存在相对稳定的关系,中国GDP总增速和这些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有较强的一致性。

这个指数所预测2015年GDP的增速和官方数字产生了一定偏离,更准确的说这个指数比官方公布的GDP增速大致要低0.5个百分点。这似乎说明中国GDP增速在2015年放缓的速度要大于官方所公布的结果。然而,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这个差距的真正来源主要是金融部门在2015年对GDP增长率的“额外”贡献。这里的额外贡献是指金融部门在2015年对GDP增速的贡献远高于往年。而这部分金融部门的额外贡献主要和去年股市交易量的急剧上升所产生的金融行业巨额利润有关。以上分析表明两点,一是如果考虑金融部门2015年所产生的“额外”贡献,我们的模型生成的总GDP增速和官方公布的总增速数字依然十分吻合,这进一步说明中国GDP总增速能够较好刻画各部门所联合体现出来的GDP增速;二是由于中国股市降温所带来的预期的金融部门贡献的回落,2016年中国GDP增速可能会面临额外的短期压力,更准确的说,如果金融部门对GDP增速的贡献率回归2000-2015年的平均水平,它对GDP增速将少贡献0.6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近来市场上对中国GDP数字可靠性的质疑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检验,主要结论是中国GDP总增长数据和市场通常用来衡量中国各部门发展状态的一系列行业数据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另外,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检验数据的一致性,还可以比较各部门走势的相对强弱,对中国的转型做出一个较全面的刻画。同时,由于此模型构建的简易,它可以很容易的吸纳其它有用的指标,比如任何来自第三方的能够刻画中国经济走势的指标都可以被纳入其中。最后要补充说明一点,一致性并不代表每一项数据都没有误差。在这样一个高度依赖数据的时代,如何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对制定有效的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对中国适用,对其它国家也适用。(美联储堪萨斯分行高级经济学家聂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