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5-12 13:19:07
分享

中国日报网5月12日电(记者 涂恬)5月12日,甘肃省张掖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2016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张掖市政府副市长赵学忠向与会中央和国家主流媒体全方位推荐了“丝路明珠”金张掖发展生态产业、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和博览会、交易会的筹备情况。

由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农民日报社、甘肃省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和张掖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将于9月9日-12日在张掖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交易会以“开放开发、绿色生态、互利共赢”为主题,以丝绸之路为纽带,辐射世界各地,邀请中亚、西亚、非洲及欧洲等地国际专业机构和商业协会参与,努力打造西部会展经济高地,形成西部最具知名度的“张交会”品牌。“张交会”已历三届,是张掖市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国际性会展活动,必将对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经贸合作和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虽地处西北内陆,但战略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张掖实施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的靓丽名片,全力建设丝路黄金带旅游线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和国际户外运动名城,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被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列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被甘肃确定为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2015年,游客接待人数达到1500万人次,丹霞景区游客突破120万人次。

张掖是甘肃河西走廊水资源最丰富、物产最丰饶的区域,农业基础好,水土光热资源丰富且绝佳搭配,灌溉农业发达。千百年来,农业一直是“金张掖”最靓丽的底色。在计划经济时代,曾以全省5%的耕地提供了35%的商品粮,临泽县更是以全国一熟制地区粮食单产冠军县的斐然成绩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水土光热条件独特、搭配绝佳,地势南北依山、东西狭长,既是天然的动植物疫病隔离区,又是西部农牧业生产的精华地带。农产品品质好、加工潜力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甘肃七大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之一。

张掖农民科技素质普遍较高,平均受教育年限全省最高,经过连续5年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有8000多人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10000多人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14万人取得农村劳动力培训合格证书,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2-3门实用技术。同时,农民的市场化意识很强,懂得组合生产要素,利用金融资本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成立甘肃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与75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储备聘用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全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达到432个,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86人,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科技应用率达到85%,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2%。

张掖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是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玉米制种业、畜牧养殖业和高原夏菜三大产业构成了张掖农业的基础,形成了张掖农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玉米制种面积一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年产玉米种子5亿公斤,占到全国大田玉米供种量的50%以上,世界排名前4位和国内50强的制种企业在张掖都有自己的制种基地。张掖拥有非常丰富的秸秆和饲料资源,奶肉牛、肉羊、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00万头、500万只和170万只以上,是甘肃唯一的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畜牧养殖业成为张掖现代农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张掖高原夏菜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50万亩以上,80%以上销往中亚、新疆及上海、珠三角、长三角等地。

二是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张掖的区域特色产业主要是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和优质林果。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万亩以上,鲜储总产量120万吨。张掖是甘肃第三大中药材生产基地,民乐县是全国板蓝根之乡,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万亩以上,产量12万吨以上。作为发展食用菌较早的地区,张掖食用菌近年来蓬勃发展,已进入产业化、工业化发展新阶段,目前全市已建成智能菇棚5000多座。优质林果是张掖的传统产业,也是极富竞争力的产业,全市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0万亩以上,后续加工转化潜力很大。

三是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张掖有近600万亩耕地,黑河水量充沛,年光照在3000小时以上,区位在北纬38度左右,是全世界公认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规模经营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近120万亩,其中规模经营在90万亩以上,专业合作社近2000家。营销配送和市场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张掖国际商贸城、绿洲现代物流园区等农产品营销和物流配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物流优势明显,未来张掖必将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持续提升,全市10000多家中小企业中有近300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子商务正在兴起,特色电商平台、电子商务园区、电商化农业专业合作社、网店快速发展。全市15家国家级4A级景区正在配套建设线下体验店,游客只要扫描二维码,选中购买的商品即可配送。

张掖现代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

一是循环发展战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的张掖农业发展模式在全省独具特色,100万亩玉米制种、数百万亩大麦小麦等产生的秸秆作原料支撑养殖业和菌业发展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5000多座食用菌大棚,未来将发展到4万座,届时菌业在国内市场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同时种植业产生的秸秆一部分做成养殖业饲料、一部分做成菌业的袋料,养殖业产生的粪便一部分直接转化为菌业袋料、一部分加工成肥料。二是品牌发展战略。张掖没有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黑河水为祁连山冰雪融水,3000多小时的日照,昼夜、冬夏温差大,是天然的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张掖市已制定出台农产品安全大市的实施意见,绿色有机农产品已成为发展战略和重点所在。

张掖农业招商的方向重点

一是肉制品、奶制品和终端食品的生产商。目前张掖的肉牛养殖规模已经达到100万头、肉羊达到500万只以上、生猪170万头,总饲养量达到1800万头只。奶牛饲养量达到4万多头,到2017年将达到10万头,每天生产1000吨左右的鲜奶,但尚没有大型的高档肉制品和奶制品生产企业。肉制品、奶制品和终端食品的生产是整个产业链条里面最薄弱的环节。二是大宗农产品的经销商。张掖农产品均为大宗特色产品,经销企业可通过制定标准、引领生产来打造张掖绿色有机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三是品牌农业的运营商。张掖农业品牌有很多,但是像“张掖肉牛”等品牌,目前还只是在生产环节获得了地理标志,“张掖牛肉”的品牌还是没有真正形成,从“张掖肉牛”到“张掖牛肉”更需要品牌运营。四是小微企业孵化园和科技孵化器的运营商。去年5月底,张掖被确定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城市示范基地”,全国只有15个城市入围,中央和省级财政的直接投入将超过6亿元,去年国家首批4.2亿元支持资金已经到位。为吸引、扶持创客、企业发展,张掖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基地发展的“黄金19条”政策,即初创型小微企业免规费、免房租、免税、免息、免担保费、补贴培训费“五免一补”, 成长型小微企业创新奖励、入规奖励、融资奖励、质量奖励、创汇奖励、改造升级补助、贷款利息补助“五奖两补”,创业创新基地改造费用补贴、租金补贴、业绩奖励、晋级奖励、融资奖励、服务平台奖励“两补四奖”;在融资方面,张掖配套建设了融资担保体系,通过信用担保加政府再担保、零保税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张掖创业创新。

第三届“张交会”筹备情况

已连续举办三届的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旨在展示张掖生态产业发展成效、扩大对外开放影响、促进商业贸易繁荣,构建一个集信息交流、展示展销、投资洽谈、专题研讨于一体的立体化交易交流的载体和平台。其开放开发、绿色生态、合作共赢的主题和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办会理念,得到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国际专业机构、商业协会和国内诸多团体、客商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仅举办两届,就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会内容日趋丰富全面,参展范围不断扩大,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持续提升。累计展示面积6万多平米,境外1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1个省市区的千余家企业参展参会,国内外观众累计达20万余人次,签约额累计达30多亿元人民币。

第三届“张交会”将在充分总结前两届经验的基础上,扬长补短,力求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阔、成效更明显。目前已有来自台湾、北京、云南、河北、河南、宁夏、内蒙古等省市100余家企业参展。届时,在全面做好产品展示的同时,将举办生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金花寨小米文化发展论坛、张掖招商引资推介会、企业招商引资路演等一系列务实活动,同期还将举行中国沿黄九省区名优产品博览会。张掖将按照国际会展的标准要求,立足以质取胜、规模经营,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法制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整合好各区域、各方面的优质资源,竭尽全力当好东道主,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地做好安全保卫、场馆运行、媒体服务、住宿餐饮等保障工作,积极主动为海内外客商搭建更好的交流平台、提供更便捷的沟通机制、创造更多的合作商机,全力打造生态产业、现代农业、丝路旅游业的交流平台和商贸洽谈盛会。

(编辑:田阿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