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倒计时一百天:杭州翻开新一页

作者:裘一佼 霍翟羿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2016-05-27 14:51:02
分享

浙江在线5月27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裘一佼霍翟羿)历史不会忘记这一刻:2015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宣布,中国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

世界选择了中国,历史选择了杭州。当发令枪在遥远异国响起的刹那,这片土地已经在思索以下命题: 以怎样的城市面貌,呈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浙江的实践?以怎样的人文风景,展示祖国发展进步和人民美好生活?以怎样的内涵韵味,让峰会成果恒久镌刻在人们心里?

杭州,注定要翻开新的一页。如果可以做一个时间轴,那么杭州的分分秒秒都是刻度——从2015年11月16日到2016年5月27日,一百九十多天里,城市颜值时刻刷新,喜迎峰会激情涌流;

如果可以画一张空间图,那么杭州的角角落落都是标志——从山水自然到人文内涵,杭州要在创新发展的国际平台上闪亮登场。

杭州时间,杭州故事;中国速度,中国活力。G20杭州峰会,大幕未启,却已走进一个新的起点。

“既充满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也拥有面向世界的宽广视野”,一个崭新的杭州、一个崭新的浙江,呈现给世界一份别样的精彩。动起来的杭州,静下去的思考

2015年12月1日,中国正式接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辞,他说,杭州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座创新之城,既充满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也拥有面向世界的宽广视野。

当天上午,G20杭州峰会筹备工作动员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

就在“接棒”的这一天,峰会倒计时正式启动。

动起来的杭州,静下心来思考:过去8年,G20峰会已经走过10座世界名城,浙江杭州,作为新一届G20峰会的举办地,如何体现“历史名城”“创新之城”“中华文化”“面向世界”的城市特质?如何让全世界感知中国魅力和浙江风采?

这也是城市发展之问。杭州山水相依、湖城合璧,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范例;借服务保障峰会东风,优化城市布局、补足城市短板,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G20杭州峰会筹备工作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夏宝龙指出,必须拿出百倍决心、付出百倍努力,努力使峰会充分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展示中华礼仪之邦的厚重底蕴,充分展示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优异成绩。

在杭州调研峰会建设项目进展时,省长李强强调,牢牢抓住承办G20杭州峰会的契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把峰会带来的无形资源转化为推动浙江“十三五”发展的强大动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城市的发展,最终的指向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此,杭州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整治与街容美化、城市门户综合整治项目一一推进,这些项目均聚焦民生,注重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环境短板和公共服务短板。

若没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大多数人不会记起这些角落——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居民还在用煤炉和马桶;思鑫坊地块,近代建筑云集,却沦为繁华湖滨商圈里的“脏乱差”代表;还有“杭州最后的城市牛皮癣”——始版桥直街、钱江三桥南侧破旧的水电社区……久拖未决的老旧社区、城中村改造,全部被揭开了“盖子”。

看不见的变化,开始如火如荼推进。大量电力设施得到更新,仅西湖边电缆更新总长度就超过235公里;新增变电站及时“补位”,跟上了杭州城市版图的扩张,并预留了足够空间;全城光宽带覆盖,为“互联网+”的创业创新热潮铺就信息大道。杭州主城区在全国率先成为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钢铁生产基地、基本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

2016年5月18日,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全面擘画浙江城市工作蓝图,提出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加快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城市的宏伟目标。杭州发生的每一个改变,或许可以看作是一次城市发展的探索,或许能为下一步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城市提供借鉴。动静结合的杭州,拓宽的是未来发展的格局。快起来的项目,慢下来的匠心

2016年1月19日,上午8时30分,杭州第一轮“大比武”拉开序幕。市四套班子领导、各城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分两天深入8个城区,走进项目现场。有一句话,开始流行:“党员干部行不行,就看服务G20”。

2016年3月15日,中午11时,“八少女”雕像重回武林广场。暌违4年之久,这座杭州地标性雕像的集体回归,也唤起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如果走进杭州各大G20峰会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现场,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快!

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说,杭州正努力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好效果的要求紧锣密鼓开展筹备工作。

省市领导多次亲临一线检查督阵,各级党员干部成为中流砥柱。

馒头山社区党委书记、“女汉子”郑鸳鸯,带领其他18名社区干部撬动60年未大动的农居混杂地, 200多个施工点同时开工,用6个月时间拉开“南宋韵味”风情小镇建设的序幕;

杭州市江干区彭埠街道云峰社区党委书记、“跑男”王水莲,为扮靓杭州最早的高速公路、车流量最大的彭埠入城口日日奔走,300多幢住房、600多亩土地,10天完成全部丈量,15天就完成96%签约;

作为峰会的重要配套,机场高速改建工程原定工期3年,萧山区一再优化方案,仅用20个月时间,提前一年完成了高架桥贯通,创造了当地交通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

“能为了杭州,为了G20峰会这样打拼,是我们的荣幸!”这是党员干部的心声;“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我们工地上的人一直开足马力。胜利就在眼前!”这是一线劳动者的心声。

拥有这样的激情和干劲,杭州“快”起来了。不过,细腻的江南城市,是不是在城市巨变中留着一份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城市建设,该是怎样的思路?杭州的思路,绝不是“大拆大建”,而是“精雕细琢”。从立面修整、绿化提升到市政基础设施改良,杭州聚焦于人们的“微体验”,关注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情感诉求。另一方面,本次G20杭州峰会的场地都是现成的,在对杭州现有的设施进行修缮和提升的同时,没有重建一个场馆。

在亚洲最大动车交通枢纽之一的杭州火车东站,增设了地面标识系统,让乘客出入更顺畅,已经到位的东西广场便民座椅,还能让旅客歇歇脚。

在人行道多处高低不平的浙大路,现在每块道板间隙控制在2毫米以内,平稳直追“客厅地砖”。

城市建设的人性化、精细化,就体现在这些“琐碎小事”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还特别注重在城市建设中凸显文化气质,比如,高速公路彭埠入城口收费大棚采用南宋斗拱建筑造型;绕城龙坞入城口充分利用3万多平方米的茶园,打造茶园景观;莫干山路曾是张小泉剪刀厂等杭州工业企业的“老家”,在整治的同时设计建设具有城市记忆的景观小品。

或许这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与新型城市化实践融为一体的探索,或许这是对中国速度与中国情怀相结合的实践,在城市的每一个细节里,杭州,正“呈现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短暂的盛会,永恒的遗产

2016年3月21日,浙江省“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在全省联动启动,倡导全体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的文明风尚。

2016年5月13日,杭州市“服务G20,人人做贡献”动员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这场千载难逢的盛事中,每个杭州人、所有浙江人都是东道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方的客人,请进来不易,服务好更难。举世瞩目的盛会中,东道主的面貌和素质也许更能恒久镌刻在人们心里。

你也许会说,杭州是“最美现象”的发源地,不管是杭城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司机,还是景区里热情指路的志愿者,甚至是路人友善的笑脸,打动人心。但是,文明没有终点,一地的风景也不足以撑起一片天空,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谦和有礼、人文昌盛的“中国主场”?

随着“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逐渐推进,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的文明风尚遍洒街头巷尾、寻常人家,正在成为浙江和杭州的美丽风景线。

与此同时,杭州13个区(县、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掀起文明大接力热潮,排队乘车、清洁家园、文明开车、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一个个文明倡议传遍全城。

在杭州,灿烂的“西湖笑”出现了:G20杭州峰会志愿者报名现场火爆,百万城市志愿者加入到志愿文明、志愿旅游、志愿生态等七大志愿服务;鲜艳的“峰会红”也来了:各行各业“红袖章”化零为整,保洁员、公交驾驶员、社区“老娘舅”等在车站码头、街道社区平安巡防,调解纠纷,倡导文明。

虽然G20杭州峰会只有短短两天,但它足以成为展示社会风尚和国民心态的大舞台。通过筹备和承办峰会,推进人们情感交融、互相帮助、和谐友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峰会留下难忘的人文风景,更为自己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100天倒计时的指针飞速地一圈圈画过,G20杭州峰会越来越近。

若是你问,现在杭州最美的风景在何处,那么它已经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责任和使命激发了一个个梦想,奋斗与超越催生了一个个奇迹,让党中央和总书记满意、外国元首满意、全国人民满意、全省人民满意,杭州和浙江正在为举办一届精彩、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取得最佳成效的峰会作百米冲刺。

100天不短,杭州已做好准备,满怀信心呈现给世界一份别样的精彩;100天不长,我们必须携手努力,使自己出彩,为杭州争光,让浙江生辉。

100天,是个新起点。百日后的杭州,定会令世界惊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