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就围绕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与韩国“欧亚倡议”,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两项战略对接,中韩创业与创投合作、信息通信技术及“网上丝绸之路”、中韩城市及园区合作等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进一步落实了中韩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共识。
中韩经济部长会议机制始于1999年,每年一次在两国轮流举行,旨在推动两国宏观经济政策交流,深化多领域务实合作。2014年7月,中韩两国元首共同确立了实现共同发展、致力地区和平、携手振兴亚洲、促进世界繁荣的“四个伙伴”目标。在此指引下,中韩经济部长会议的机制日趋清晰,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会议内容也更加务实。
韩国柳一镐副总理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韩国宏观经济的动向和政策。他说,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韩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2015年,韩国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实现了2.5%左右的增长率,全年就业人数增加了34万,就业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韩国政府将重点放在了结构改革和提高经济活力方面,全力完成“经济创新三年计划”,推动劳动、教育、公共、金融等四大核心领域的结构调整;加大产业改革力度,形成面对未来的产业结构;实行积极的宏观政策,灵活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在风险防控上超前管理,避免国际经济不稳定转移到国内,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政策的协调。
他强调,以两次首脑会谈为契机,韩中两国之间除实体经济领域外,在货币、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扩大。在紧密合作的基础上,两国能更好地完成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徐绍史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友好往来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高层互访频繁,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中韩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成果丰硕。
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760亿美元,比1992年两国建交之初增长了55倍多。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旅客赴韩旅游高涨,在韩购物也快速增长;同时,文化领域“韩流”、“汉风”交相呼应。展望未来,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生效,两国投资经贸合作、人文往来的空间将更加广阔。
他在介绍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时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5年,中国经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3大特点更趋明显。
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经济增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消费超投资、三产超二产”的特征更加明显,城乡结构朝着平衡、协调、协同的方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增长产生的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的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都在不断增强。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了一挡”,经济转型“升了一级”,动能转换“进了一步”。
他同时介绍说,“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将围绕引领经济新常态,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
站在历史新起点,就双方开展更多领域、更高层次的务实合作,徐绍史主任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落实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共识,促进战略对接。通过两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交流互鉴,推动两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新兴产业合作,促进双向投资。
在软件和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慧城市、医疗保健等新兴领域深化务实合作。三是合作扩展第三方市场,促进互联互通。在钢铁、造船、高铁、电信、石化、航空等领域与第三方开展合作。四是深化两国城市间对点合作,促进地域发展。两国城市间应进一步深化合作,在产业、技术、人才等多个层面增强互利合作。
五是放大部长会平台效应,加强两国在重大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沟通协调,分享发展经验,推动两国经济技术务实合作。
会后,双方签署了《关于第十四次中韩经济部长会议的成果文件》、《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中韩创业与创业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等重要文件。同时,沈阳市与大田市、合肥市与瑞山市签署了城市间合作备忘录,为深化中韩务实合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本次会议规模空前,包括中国驻韩大使邱国洪、韩国企划财政部次官补宋寅昌、沈阳市副市长王翔坤、合肥市副市长孔涛、盐城市市长王荣平、威海市副市长刘广华等在内的中韩两国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智库的100多名代表参与了交流。
(中国经济导报 吴浩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