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工匠精神:坚持、创新、奋斗

来源:浪潮集团
2016-06-03 20:20:00

北京2016年6月3日电 /美通社/ -- 随着“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政府到社会,对“大国工匠”的呼唤空前迫切。对于知识密集型的 IT 企业,工匠精神同样不可或缺,其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延伸。作为云计算、大数据领导企业,浪潮的工匠精神是专注 IT 产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精神;是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精神;是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精益求精精神;是敢于挑战、永不服输的艰苦奋斗精神。

坚持:专注IT产业四十余年

追求 “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能够取得一时的成功,但却容易忽略产品的品质灵魂,难以成就百年老店。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这就需要企业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这正是浪潮专注 IT 产业四十余年的真实写照。

1969年,浪潮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发出中国第一台磁芯自动测试仪,正式开始涉足 IT 企业。此后的四十多年来,浪潮始终专注于 IT 产业,坚持主业不动摇,不断向产业上游发展,由生产外围设备逐步进入 IT 产业的核心领域,从国内信息产业的早期探索者发展成为今天的产业领军力量。1983年,PC 时代到来,浪潮以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台微机拉开了中国 IT 产业大发展的序幕,成为当时中国个人计算机市场三大主导品牌之一。1993年,互联网时代来临之际,时任浪潮集团副总工程师的孙丕恕率领团队远赴新加坡,打破各种技术封锁,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服务器,开创了中国服务器产业。在云计算时代,浪潮又不断突破芯片等关键技术,先后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台32路关键应用主机天梭 K1、中国第一台 PB 级海量存储、整机柜服务器 SmartRack、中国首款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云海 OS 等一批云计算核心技术、装备,并实现了新时代下商业模式的创新,开创了多种云服务模式,走上了产业的最高端。

几十年来,世界 IT 技术经历了多次革命,中国信息产业也几经变革,与浪潮同时的企业或转行、或没落,唯有坚守 IT 行业,向着产业最高端的浪潮依然是中国 IT 产业的中流砥柱。

创新:从01,以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浪潮认为,工匠精神虽然需要对目标和信念的坚持,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要始终维持良好的品质,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持续创新。因此,浪潮将创新视为企业文化的 DNA。浪潮四十多年对 IT 产业的专注,离不开不断增强的持续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大支撑。在每个时代交替之时,浪潮总能以敏锐的产业洞察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在关键领域实现了多个从0到1的质变式创新,不断引领行业升级发展,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启蒙者和先驱者。

中国第一台服务器 SMP2000 的诞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彼时,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孙丕恕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先后赶赴香港、新加坡两地进行研发,通过互发传真来交流研发进度和成果。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3月浪潮成功研发出这是我国第一台国产 IA 架构服务器 -- 浪潮 SMP2000,一举开创了中国服务器产业,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应用限制,降低了服务器市场的产品价格,使得服务器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成为了可能,加快了中国人进入网络时代的进程。

同样,另外一个改变中国信息化进程的里程碑创新也诞生在浪潮。2010年中国第一台关键应用主机天梭 K1的问世,使中国成为继美、日后第三个具备此类系统研制能力的国家,一举结束了我国关键行业信息化建设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开启了中国大型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新篇章,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K1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力、交通、政府等多个行业,直接经济效益近20亿元,为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提供了支撑,在高端主机领域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占据14%的市场份额。

正是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中国的服务器产业突破了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两个重要的关卡,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产业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到2015年,中国品牌的通用服务器已经赢得了62.9%的市场份额,浪潮服务器则增长58.1%,贡献了全球服务器增量的35.6%。

“审视浪潮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 CEO 孙丕恕看来,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只有具有创新的工匠精神,企业才会对产品不断钻研思索、不停打磨探寻,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实现技术和工艺创新。

而为鼓励创新,营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氛围,浪潮在不同岗位的各个层面设立了奖励措施;通过设立“专利墙”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通过制定实施《技术创新奖励办法》重奖科研人员;通过设立“青年人创新基金”鼓励年轻技术人员创新;并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创造性成果,形成了有利于重大技术突破的激励文化,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员工技术创新的成就感和能动性。

此外,浪潮多年来始终坚持研发“饱和投入”原则,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增长30%以上,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高额的饱和投入下,浪潮聚集了国内业界一流的研发团队和研发设备,为产品、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艰苦奋斗铸就中国的“硅谷精神”

创新是一种修炼。浪潮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得益于良好的创新驱动文化环境,更源自浪潮人为挺起民族 IT 产业脊梁而艰苦奋斗的昂扬斗志。

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需要坚韧的意志作为支撑。IT 产业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技术更新迅速的行业,没有藐视困难、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就难以立足。有一篇文章,叫做《不眠的硅谷》,讲述的是千千万万的美国硅谷人的艰苦奋斗加班的情形,与时间赛跑,没有周末和假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睡着了,你就会失败”。“睡得太久,就会有人抢先得到专利、项目资金或市场份额”。正是这样的座右铭,驱使着睡眼朦胧的硅谷人彻夜工作。有人说这是一种病态,但正是这样的精神造就了今日的硅谷!

这种精神在浪潮被称为斗志,典型的表现便是“躺椅文化”。

“K1等一系列改变国家乃至全球 IT 产业格局研发成果的问世,都有同一种文化在起作用。”孙丕恕认为,浪潮创新的“秘钥”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精神,是永不服输的信念。在浪潮的研发大楼,会经常看到研发人员彻夜攻关的场景,累了便在身边的一张躺椅上休息一会,然后再接着干。这些躺椅不是个别人有,而是每人一把,被研发人员称为“加班神器”。浪潮把这种现象称为“躺椅文化”。

躺椅文化是浪潮人一脉相承的创新精神和奋斗文化的浓缩。它不是简单的加班文化,而是浪潮敢于面对挑战、解决困难的一种精神动力。“躺椅文化”不只是一种字面关怀的释义,它已经脱离了几把椅子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奋斗的精神,一种创新的精神。

精益求精99%到99.99%

作为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的稳定性异常重要,信息产品本身也是及其精密,对细节要求很高,一点的疏忽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浪潮对质量的要求非常严苛。

从99%到99.99%,其利虽微,其益永久。这句话用着 K1身上恰如其分。

在 K1的研发过程中,板卡研发是一项庞大、复杂、精细的工程。比如计算板,尺寸只有50cm*60cm,如此狭小的面积上有40000个管脚,20层布线。方寸之间千针万线,一条线出错就会造成飞线,甚至主板报废。为保证研发工作顺利进行,在 FPGA 验证前夕,研发工程师们全都停工,一手拿着原理图,一手拿着电路图,用肉眼一根线一根线的检查,从而保证了100%正确。

在 K1这种大型计算系统中,可靠性每提升万分之一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正是依靠精益求精的不含糊精神,项目组跟自己较劲,使系统可靠性提升至99.999%,意味着全年非正常停机时间不到5分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种高可靠性也使 K1能够完全替代国外小型机,甚至让国外品牌成为了浪潮 K1的备机,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速度优先的互联网经济下,我们更需要踏实务实、摒弃浮躁、执着专一。”孙丕恕表示,作为中国 IT 产业的领导企业,浪潮将继续秉承专注、创新、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更多核心技术,不断开创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新局面,做 IT 行业的大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