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6月14日讯(记者 韩璐) 6月12日,《人民日报》第五版整版标题为《拨开“中等收入陷阱”的迷雾》,几位学者撰稿分析或简短表态,一致认为中国已经具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条件,关键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日(12日)召开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一行三会的重量级人物传递着决策者的声音。在现场记者问及“楼市泡沫”的问题时,前央行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反问记者:“你买得起房吗?你觉得房价不高吗?”
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对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人民日报》发声的几位学者都把“创新”提到了非常关键的位置:以至于整版报道中,“创新”一词出现了40次——另外几个热词如“供给侧”出现了14次、“改革”出现30了次、“产业”出现了38次。
高层智囊提及“创新”的词频之高代表了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意义之重。然而有声音认为,目前经济社会中,阻碍全社会“创新”的一大因素即是房地产的现状。
从个人创新的角度来看,高房价无疑不利于创业创新的尝试,即使在当下“双创”红火发展的背景下也不例外。之前有记者在采访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时,揭开了一条创业者寻求合伙人的“游戏规则”——有创业者对记者表示:有房贷的即便想法契合,也都不会考虑合伙。因为创业初期是经常要赔本的,有贷款的“房奴”不能全身心投入,所以合伙人一定要“裸创”。
从企业和地区发展的角度看,土地成本高昂也是不小的压力。去年深圳决策层在公开场合首提“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座被称为“中国最具硅谷气质的城市”近两年却因为房价频频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日前,《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发文称:深圳想成为中国的硅谷,但目前只有房价能跟硅谷相比,房价会影响深圳在全球的竞争力,一些科技公司和优秀人才已经开始离开深圳了。
根据公开资料,近期苹果公司的市值约为5300多亿美元,谷歌母公司市值达到约5700亿美元。作为深圳大型企业的代表,有报道称华为市值保守估计为1500亿美元,腾讯约2000亿美元。而在收入水平方面,深圳的人均收入只有硅谷的十分之一。因此不论是从公司规模、还是收入水平的角度看,深圳的企业和居民承受的房价压力与生产力并不相匹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就在6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分析称: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创造有利条件,必须高度警惕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等极易形成经济泡沫的行业,及时抑制各种形态经济泡沫的泛起,防止出现大量资源脱实向虚和经济活动的大幅波动。
评论认为,房奴、房地产的投资客、等待解套的“地王”、需要负担用地成本的企业……这些主体如何有创新的动力和条件,恐怕是供给侧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进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