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杨澜:感知和发掘互联网时代的“她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7-01 06:34:45

独家专访杨澜:感知和发掘互联网时代的“她力量”

中国日报网7月1日电(记者 陈姝)"互联网+"时代加速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创新,人力资源行业也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下寻求新的突破点和提升效能的方式。6月22日至23日由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HRA)主办的"HRA 2016第20届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峰会"隆重召开,阳光媒体集团创始人杨澜以职业女性的视角分享了《"她"力量与女性终身成长》的演讲。会后杨澜接受了中国日报网的专访,作为公认的女性成功创业典范,杨澜女士对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职业女性如何提升内在能动力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挑战VS突破:人力资源需要学习创新和风险管理

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果企业反应速度滞后,很有可能因为没有跟上时代的变革,造成整体业务的衰减。从1999年开始创业,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杨澜女士认为,当今企业必须具有适应市场快速变革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这同时也是对人力资源领域的新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为管理者和员工创造快速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其次要保持组织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大企业内部的创新小组,或是创新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创新的生存空间和激励机制。在创新方面,全球各大企业也都在做不同的尝试。例如,亚马逊提出了两个披萨的理论,即12个人左右的创新小组,也就是两个披萨可以喂饱的规模,是最具有创新和变革行动力的规模,过大或过小在创新方面都会遇到一些问题。

最后是对风险的把控能力,在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变化,人力资源方面就很有可能尝试新的组织架构。这个时候通常会有风险,所以抗风险能力对一个组织来说也相当重要。

提到风险,当下热门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否在未来会对人力资源行业产生冲击,而企业的人力资源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新浪潮?

机器VS人类:人力资源以"人"为本无法取代

杨澜在演讲中分享了最近拜访英国牛津大学人工智能专家Philip Torr教授的经历,其团队研发的智能眼镜,能让那些有残留视力的盲人(占盲人群体85%)更安全、自信地出行。对人工智能领域颇有兴趣的杨澜认为,人力资源以"人"为核心,虽然机器可以辅助,但始终无法完全替代。

优秀的员工需要具备的素质第一是有好的沟通能力,很多工作已经不是工程师自己一个人闷头编程序就可以完成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同能力,在企业的适应期就会比较长。第二是"我能"的精神,要勇于尝试而不是遇到事情往后退,企业需要有闯劲、有活力的年轻人。而这些素质都不是仅仅靠数据和机器可以甄选和鉴别出来的。

在数据挖掘和计算方面,人工智能肯定可以协助人力资源。但人力资源涉及到个体的需求,特别是情感的沟通、职场的发展、人生的规划等一些相对复杂的感知和需求。企业如果只靠冰冷的数据来管理人的话,不可能激发员工真正的创造力。另外,在团队合作方面,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这些都不是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或者应该去替代的东西。无论技术怎么变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永恒的主题。

杨澜在演讲中还提到一组麦肯锡的数据:如果世界上男女就业比例相匹配,那么2025年全球经济将增加28万亿美元。数据说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协助女性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变得尤为重要。

职场VS生活:"天下女人"社区助力职业女性自我提升

随着学历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不仅满足于工作本身的进阶,更开始寻求自我价值的提升,这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杨澜女士认为女性在个人潜能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最初打造"天下女人"社区是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希望挖掘和分享女人的故事和话题,但随着获取信息方式的多元化,跨媒体的发展变成新的可能。

"天下女人"社区的服务对象定位为职业女性,将打造一个从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体平台,延伸到线下教育和培训紧密联系的综合女性社区,致力于提升女性的"她"力量与终身成长。其中"大咖微课"特色栏目是杨澜与各行业专家及知名人士对谈,关于自我成长与关系等等的热门话题。截至目前,参与课程的大咖包括马东、于丹、张怡筠等,单次课程线上聚集粉丝可达50万人,听众也可在群中与大咖实时互动。同时,社区还开设有游学和线下分享会等综合课程,杨澜说因为个人感知方面的教育仅在线上是远远不够的,势必需要实地的体验和互动。

另外,职业女性也面临多方面的环境压力和角色平衡问题。例如职场、人生、婚恋的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存在生育、教育孩子、照顾老人等多方面的问题。"天下女人"社区希望能够从资讯、方法上给予她们帮助。据了解,"天下女人"社区微信公共号上线仅半年粉丝量已经达到100万,这说明中国女性对于提升自我价值的教育需求非常巨大。

最后,杨澜还向记者分享了她自己在平衡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两个秘诀:首先是要相信两者是可以平衡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人生情感的成长并不矛盾。其次要有家庭和团队给予支持,好的伴侣能尊重对方的想法并协助分担家庭责任,同时也要有给力的团队,这都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

(编辑:陈姝 涂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