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平:关于海外产业园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11 09:33:46

胡卫平:关于海外产业园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园区将近100个。这些园区的建设和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布局是一致的。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重点建设产业园区,给中国企业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海外产业园区建设的优势和风险。关于海外产业园区的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胡卫平表示,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载体,可带来基础设施和配套资源的共享、综合交易成本的降低、技术溢出的创新环境等集聚经济效应,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普遍趋势。

海外产业园区的优势在于,进驻园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到”集群效益”,例如所得税的减免、园区内土地的永久所有权、外资100%控股等,而单一企业很难获得这些优惠政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产业园区,既有经济互补、产业互补和形成产业规模经济的意义,也有利于培养东道国的产业集群,加快国际产能合作及双边关系发展。规避贸易摩擦,建设高水平海外产业园区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全球战略布局。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可以直接绕过一些贸易壁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应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能力,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和其他第三方市场提供便利。

海外产业园区的风险与优势共存,我国海外产业园区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建设园区的经验欠缺,特别是缺乏整体的规划以及合理的企业资源配置。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开发成本偏高、经营形式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目前来看,境外产业园区多以民营企业为主,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部分园区落户项目少,招商能力弱,缺少有集聚效应的项目和大型央企和国企,出现了园区空心化的现象。对所在国法律市场环境了解不足,缺乏事前对综合情况分析和研究调查,缺乏与所在国政府、NGO、民众的沟通方式。产业园区普遍存在借款主体实力偏弱、投融资能力有限等不利因素

案例分析:苏州工业园区

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建设源自政府出台的“区域化2000”。新加坡海外工业园区是在其国家战略经济计划下,由政府主导在关系友好的东道国选址建设的工业园区,入驻园区可享受相应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新加坡企业及跨国公司入驻,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发展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建成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幸福型新城区。2015年该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7.2亿元,各类税收总收入超670亿元;进出口总额7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

产业园区特点:

一. 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协调机制明确;

二. 园区具备产业优势,注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进;

三. 重视产业服务,集中定位园区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产业服务;

四. 产业转移要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增强;

五. 构筑宜居宜业生活圈,改善当地民生福祉。

案例分析:中白工业园

中白工业园位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斯莫列维奇区,距首都明斯克市25公里,紧邻国际机场,柏林—莫斯科洲际高速公路穿越园区。根据规划,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91.5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期限99年,其中一期用地面积8.5平方公里。2010年,由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提出建立。中白工业园是中白两国之间最大的投资合作项目。其中中方占股60%;白方占股40%。目前,已有7家首批入园企业,分别是招商局集团、中国一拖、华为、中兴通讯、中联重科、成都新筑、白俄纳米果胶,14家意向企业包括甘肃聚馨、烽火通信等。”中白工业园是两国合作的一个旗舰项目,也是我国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标杆项目。

产业园区特点:

一. 两国政府支持下建设,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

二. 政策条件优越,企业可享“十免十减半”的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可达99年。

三. 园区本身技术、生产和供应融为一体,并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可形成工业发展集群。

四. 园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计划发展欧亚经济联盟市场和欧盟市场的重要平台和桥梁。

在海外产业园区建设时,要做好顶层设计,力争获得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加强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三大主体的沟通,使之在园区内有机结合,达到聚集产业链、聚集市场资本、聚集优质项目的协同发展效应,为“一带一路”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建议、为该战略的真正落地提供宝贵经验。园区建设需要设定清晰的产业定位和差异化的发展方向,避免产业园区建设陷入粗放式扩张和无序化发展的状态。加强区域间合作设计和产业合理化布局的管理及协调能力,提高园区化招商能力和配套设施,警惕产业园区空心化的现象。加强金融支持,降低开发成本。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支持海外产业园区的建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能力,为产业集群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为海外园区建设提供合格的专业化人才,形成完善的产学研体系,推动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