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空间广阔,共建共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12 13:39:58

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空间广阔,共建共赢

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国浩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吕红兵

“制造业分论坛”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一个重点和亮点。

在为期一天半的时间里,分论坛以“市场前景与政策制度”、“制造业转型升级模式”、“投融资与合作路径”三个专项主题有序铺开,层层递进。

二十四位发言嘉宾,直奔主题,妙语连珠;十几位提问嘉宾,踊跃互动,一针见血;三位主持嘉宾,把握流畅、行云流水。整个分论坛气氛热烈,精彩纷呈。中外专家、官员、企业家们,交流、交锋、交融,充分体现共商、共建、共赢。

我们的共识是:

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制造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

制造业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高技术产业化的基本载体,是吸纳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国际贸易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中国三十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世人瞩目,中国制造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当前,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正面临新一轮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冲击,存在诸多机遇和挑战。

数据显示,中国装备制造总体规模达到了世界总量的1/3,优势较为明显。电力装备的制造总量大约占世界的61%,造船工业占世界41%。

“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合作机遇。加快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升级,重塑国家创新系统创新能力,重构国家竞争优势,成为沿线国家的共同方向。

2、中国传统制造业持续低迷,发展智能制造业乃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必经之路。

例如,2015年上市公司工程机械板块营收下滑30%,净利润由正转负,同比下滑243%。2015年上市公司船舶板块营收同比下降4.26%,净利润同比下降875.31%,整个船舶板块处于加速探底的下行通道中。

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根据国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1万亿元;到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业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在未来5至10年的时间里,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增长率将达到年均25%,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3、政府为“一带一路”制造业提供支持不可缺少,同时更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政府提供财政和金融上的支持。例如,有“两优贷款”给沿线国家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创立丝路基金,建立一系列的双边产能的合作基金,还有对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提供融资保险的专项安排。同时,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起设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现在还在推动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政府给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商务部每年都要编制和更新各国投资合作指南,为企业提供政治、经济、法律、政策、投资环境等信息。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和相关国家一道,提供安全方面的保障。当然,风险是投资的成本,值得注重从长计议。

需要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是大家共同的事业。要使合作更长久,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必须坚持市场运作,任何一个项目的探讨,都必须有经济可能性。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也包括监管。只要企业有困难,只要企业有做不了的,政府都要积极作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应该是“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4、中国制造业“走出去”,中国标准与中国计量功不可没、不容忽视。

标准是引领,标准是保障,标准是“世界语”。中国装备企业要跟着标准走出去、带着标准走出去、走出去对标与定标。标准可以帮助“走出去”企业打造技术精品、建立产业联盟、获取政策支持以及牵手当地企业建立共赢机制等,以推动更多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到国际市场竞争。

“量值定义世界,精准改变未来”!计量工作对促进高精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计量工作不仅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等工业领域,也为企业集团搭建网络平台,为政府机构使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施精细化产业管理,提供了保障。同时,在某些应用性比较强的计量设备的制造上,制造业企业应该大力支持,并使之产业化。

5、中国企业国际合作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法律及财务上要审时度势、谋定后动。

全球政治及产业格局与趋势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除了政府与社会的全力支持之外,企业更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行业与市场发展,制定可操作的国际化战略,调整完善风险应对制度和措施,防范和花解各种风险。

跨国企业普遍最希望具备的三大成功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精准定位、对行业前景的准确判断和高效的海外管理运营团队。除以上因素外,企业还特别对总部管理人才的国际视野、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以及后期整合能力也寄予了较高的期待。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企业“走出去”将面临东道国法律风险、企业境外融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政府监管及服务风险、境外投资保护风险以及投资环境风险等。对于上述风险,可采取如下法律防范措施:一是对东道国投资环境进行详尽的调查;二是熟悉投资目的地法律规范;三是充分研究双边和多边投资合作协定,保护自身利益;四是掌控投资合同签订程序;五是关注投资领域风险动态;六是优选投资纠纷解决方式;七是设置灵活的退出机制。

6、“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正张开热情的怀抱欢迎中国企业家来投资兴业、互利共赢。

为了吸引中国企业投资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政府简化了国家对外国投资的审批程序,并制定了一个宏伟的计划,积极和丝绸之路对接。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改善法律制度,以充分吸引外资,巩固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并将巨大的合作潜能发挥出来。中哈两国在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轻轨建设、钢铁厂、电力合作项目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中国与巴基斯坦在制造业诸多领域已经有了许多密切的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双方在高转速汽车机械、微芯片、钢铁工业、有色金属行业、开采稀土金属、深度转化炼油厂、硅生产、滴灌设备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机遇。

伊朗政治稳定、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健全,具有市场潜力性与市场邻近性,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也很明显。因此,中伊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有着很大的合作潜力,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可选择伊朗作为贸易伙伴。

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空间广阔,共建共赢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