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荷乳业研讨会在荷兰召开
荷兰瓦赫宁根市2016年9月21日电 /美通社/ -- 9月19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荷兰乳业协会主办,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协办的“第三届中荷乳品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研讨会”位于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召开。来自主办方及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荷兰乳品管理局、荷兰皇家菲仕兰的代表和专家,就中荷乳品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产业链合作、产业链监管、营养化与功能化发展趋势等进行了交流。其中,中国乳品监管新政引起荷方高度重视,双方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
为落实国家领导人2014年对荷兰进行国事访问时就扩大荷兰乳品对华出口、荷兰参与中国现代化农业进程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主办方于2014年、2015年分别在荷兰、黑龙江哈尔滨举行了第一届、第二届“中荷乳品产业链安全研讨会”。中荷两国专家相互交流与学习,为提高两国乳业全产业链的生产效率、质量与安全水平等出谋划策,影响深远。
第三届研讨会旨在延续和深化前两届研讨会的成果,更加务实地分享和研讨当前中国乳品行业最新动态及与荷兰模式的比对和借鉴,尤其是邀请到中国乳品相关法规与标准起草审定人等权威专家对近期广受关注的监管新政和新趋势等进行宣讲和解读,增进乳品进口国和出口国在市场准入和需求方面的了解、理解与配合,进一步推进中荷乳业合作与乳品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会上谈到,乳品是中国所有食品进口中最大的一部分,2015年占到一半以上,目前仍在增长。荷兰是中国乳品进口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乳制品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中国乳品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修订对荷兰乳品出口关系重大;而具有140多年传统的荷兰乳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及养牛户共担风险的荷兰奶业发展模式,对中国乳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是中国乳业“向前看”的重要部分。
荷兰皇家菲仕兰全球乳业发展总监尚昊哲(Atze Schaap)说,“中国乳品行业在食品安全水平和行业整体发展方面都向好,乳品行业格局和监管措施正在发巨大的变化。荷兰乳业有优秀的传统和经验,但不能固守传统而要积极地‘往前看’,更深入地了解市场,才能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需要了解中国乳品行业最新的动态和需求,也十分乐意继续和中国分享荷兰的模式和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在会上重点介绍和解读了中国政府近期推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奶粉新政 --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中国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品牌众多,2015年3月统计近1900个,并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外,且大多数没有营养作用上的明显差异。姜认为,企业以无实质性创新和变化的不同配方产品在不同区域、不同渠道的营销为重点,难以更好的保障其众多品牌产品的质量安全。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应运而生,从2016年10月1日开始实施,预计一年左右的过渡期结束后,境内100多家生产企业和境外70多家生产企业在中国销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都需要先通过配方注册。
姜毓君强调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合规性是基础,科学依据是支撑。”科学依据包括试验资料、国外法规标准、科学文献、营养指南、营养数据(母乳数据等)资料、长期上市食用安全历史资料等。就“统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这个最受从业人员关注的规定,姜解释“明显差异”可从三方面体现:第一、配方和差异性的基础为母乳研究情况,第二、主要原料宏量营养素组分,第三、可选择性成分营养特性的选择。而对“科学依据”的解释则为:第一、要与母乳数据的比对,第二、婴幼儿喂养试验(针对性动物试验)或有关文献,第三、其他研究文献。这对生产企业的母乳基础研究、研发、创新等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长远看,将推动企业整体质素提升和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任发政教授介绍了中国乳品工业的发展趋势。他认为,中国乳品主要生产和主要消费区域不重合的现状很难改变,随着冷链物流链建设的完善,未来乳制品将向低温化发展;由于中国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乳制品由特殊消费品转变为普通食品,未来转变为功能食品基料,国内乳品企业也积极调整结构与方向,已向营养、功能化发展。同时,中国乳企积极实行“走出去”、“本土化”、“国际化”并行战略,一方面拓展奶源基地,学习技术与管理,一方面努力保护现有的生鲜乳供给能力,同时利用国际资源,增大消费。
在研讨会中,荷兰乳业协会执行会长 Tjeerd De Groot先生、瓦赫宁根大学Kasper Hettinga 先生还分别从荷兰乳制品领域的合作、乳品深加工的技术和工艺等角度分享了荷兰的案例和经验。荷兰皇家菲仕兰质量事件和危机管理总监Geke Naaktgeboren女士重点介绍了荷兰乳品监管模式及政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