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第一医院:电脑换新,医者省心,患者放心

来源:英特尔
2016-09-28 22:12:00

北京2016年9月28日电 /美通社/ -- “看病难,看病贵。”说起上医院,很多人心里都先想起这两句话。然而,哪个医生不想多看几个病人,尽早让他们恢复健康?很多时候,医生的美好愿望是被医院落后的IT设备和系统拖了后腿,就像很多信息化程度差的企业一样。

病人的病痛尚有医生来解决,医院IT的痛楚,又有谁来解决?近期,英特尔提出了一系列提升企业效率的IT建议,特别是最新发布的《企业高效锦囊新三十六计》,就是为了帮助企业从商用PC的角度出发,推动IT和业务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整体成本,根据业务需求变革工作模式,从而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趋势。

长时间以来,很多企业都认为办公电脑“够用就好”,这样的误解让很多企业无法释放员工的生产力,而对于医院这种关乎民生的单位,“够用”的电脑则更有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对此,英特尔总结出的PC换新最佳周期和更换策略的建议,则有可能成为医院提高效率、挽救生命的“良方”。

如今,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无论是来看病的普通患者,还是在这里工作的医生,都感受到了这些建议的力量:地处老皇城内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成立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这里年急诊量270万人次,平均每天7400人左右。这么大的人流,带来繁重的工作,前面提到的问题,北大医院也是感同身受。因此,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里就开始部署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二十来年下来,让这里一直走在医疗信息化的前列。最近,北大医院又完成了一系列电脑系统的换新过程,患者就诊过程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现在,即便在门诊取药高峰期,患者等待时间也只有十分钟,对于这么大体量的医院而言,这是极其难得的。

跟普通患者相比,电脑换新和信息化,医院的医生体会更深,受益更大。毕竟他们才是时时刻刻都要跟医院的IT设备和系统打交道的人。

病人不再跑断腿,医生只需张张嘴

肝胆胰外科专家杨尹默,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他的记忆中,过去要想看病人的片子,是很难的,“病人得到化验室照相,再到照相科拿片子,然后把这个片子给我看。有时候病房里三十多个病人,首先病人很麻烦,其次我的效率很低。……放射科得专门备一个人洗片,专门把片子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存上,一千多张床位的病人得占多大空间,得用多少人传递这些片子,洗这些片子,找这些片子。”

信息化之后,只要病人拍完片子,“放射科照完片子直接就上传,在隔壁电脑的大屏上都能看见,而且所有病房的片子都能看到,效率高很多”,日常检验结果也是,“检验科做完直接上传到一个公共的系统里面,我在公共系统里面都能看到”,杨大夫介绍到。

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英特尔主打的二合一电脑开始在医院的资深医生和管理者那里派上了用场。杨大夫提到:“使用平板和笔记本二合一的电脑,内置的Windows平台可以跟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对接,而且在查房时也非常方便。平板模式让移动中的大夫们可以直接用手指操作,调取病人的各种记录,包括直接用语音方式记录医嘱;回到办公室,再插上键盘,就可以完成更复杂的操作。过去查房,得推着有半人多高病历的小推车,还得手写记录,现在只需动动嘴,这可要省事多了。”

基于第六代英特尔酷睿的戴尔Latitude 7275二合一笔记本拥有12.5英寸全高清触摸屏,能够胜任医院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处理院内管理工作,同时时刻掌握院内住院患者就医信息

杨大夫进一步指出:“以高性能设备为支撑的信息化非常有利于医院管理,有助于医疗安全;过去都是纸质的,速度很慢,反馈不够及时,可能会耽误急诊的病人或病情随时有变化的病人,多一小时知道结果,就能够多一小时处理。”

影像诊断:更准,更快,更清晰

主治医师马永蔌同样服务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肝胆胰科室,高性能的电脑、特别是3D图形处理能力强大的电脑,对他尤为重要,因为他需要借助PACS影像系统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病人CT做完之后,我们在电脑上实时阅片。一套CT断层扫描,正常来说有1000张图片,电脑要靠这一千张图片的数据,综合还原成三维立体的,”马大夫提到,“每一幅图片的图片质量要求很高,要可以放大。两三个毫米的结石在上面必然要看到,一些很重要的血管,直径两三毫米,也一定要看到。这就是PACS影像系统,耗资源最大的一个。这些都要靠高性能的电脑来完成。”

光看得清还不行,“流畅、迅速、快捷,也很重要,”马大夫强调。“PACS系统要能很快地看到肿瘤从出现到消失、到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我要求很快,得在一秒钟之内看到它和周围的关系,我需要看到连续性。”这都要求电脑处理时流畅、迅速、快捷。

基于第六代英特尔酷睿的戴尔OptiPlex 7040MT台式电脑主机,历经特定平均无故障时间100万小时的测试,能够胜任门急诊医生、护士对相关业务稳定性的严格要求

如果使用基于第六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台式商用PC,马大夫们一定会大感痛快。比起旧电脑,它在图形处理性能上快14倍;在3D 图形的渲染上,3D 图形处理能力超过13倍。比起用了3年的电脑,它的 3D 渲染性能也要超出50%。正如英特尔《企业高效锦囊新三十六计》之“雷厉风行”所言:第六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商用PC具备多个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升数据分享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速度,帮助医生更深入了解病人,做出最准确的诊断。

下一步,走向大数据互联互通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马靖翔一直参与并见证着医院的信息化过程。马主任介绍:20多年过去了,北大医院现在有3千台电脑在线,合计有4、5千台。保证医生使用最新、最先进的电脑,这一点有多么重要,马靖翔主任最清楚不过。然而,除了大夫之外,医院其他环节使用的电脑同样丝毫不能马虎。

护士站和门急诊医生们使用的台式机,经常要24小时保持开机,要求极高稳定性。马主任介绍到,自己要经常了解医院内信息系统状况,还要经常来回走动,内置英特尔处理器的超极本就特别适合他,酷睿处理器强大的续航能力,可以随时去到医院各个科室,研讨、满足他们的IT需要。

基于第六代英特尔酷睿的戴尔Latitude 7370超极本 实现了无散热风扇和强大续航能力,让医院IT高管能够随时掌控院内上百套应用系统的运用状况,并响应医院各部门的IT请求

杨尹默大夫和马永蔌大夫还指出:信息化之后,医院本身的管理水平也一目了然,有很多提升。杨大夫尤其提到:医院管理层可以随时掌握医院的实时数据,评价医生的工作量,评价医疗资源的使用率,从而进一步优化;当病人的数据互联互通之后,通过互联网就能完成病人的远程诊疗。两位大夫和马靖翔主任不约而同有一个共识:互联互通,实现医疗大数据的整合,这是北大医院、乃至中国所有医疗机构的未来发展方向。

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治病救人”的人生使命。因此,没有哪个医生不希望自己能把更多宝贵时间用在病人身上。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他们而言,就等于能多看几个病人;看到更多数据,就等于更有可能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早下诊疗方案,让病人早日摆脱病魔纠缠。

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配备最新的电脑,那就能把“雷厉风行”计落到实处,“医院全面提升挂号、缴费、问诊效率,多系统运行雷厉,病例数据快速共享,为患者创一流体验,为医院塑精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