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Y视讯董事长郭启寅。(中国日报网记者 田阿萌 摄)
中国日报网10月16日电(记者 田阿萌)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等承办的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日报网记者近日走访了大会参展企业之一的宁波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这家改革开放后作为宁波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从传统大屏走上了央视大屏幕,如今又在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上深耕已久。从“中国第一屏”到“AR机器人”,让我们一起看看GQY的成功转型之路背后的故事。
视讯与机器人业务“双引擎”:转型的心路历程
创建于1992年的GQY视讯,在创立之初的12年里,一直深耕大屏拼接显示系统的的研发和生产,为客户提供可视化智慧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从中央电视台起家,拿下几乎所有电视台的大屏业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屏”。直到2004年,GQY开始了第二主业的谋划和转型。
“当时我们的产品太单一了,12年来一直做大屏,(然而)大屏的核心技术已经封顶,不可能再有革命性的飞越了,需求也已经到了天花板。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始寻找发展第二主业。”GQY视讯董事长郭启寅向记者谈到了当年决定转型时的心路历程,“经过在国外的调研,结合公司核心团队自身的特点,我们决定研发机器人。机器人是未来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智能终端。”
2004年,GQY开始酝酿向机器人行业转型,组建和招募研发团队,成立机器人研发中心,并进行相关技术储备。2010年4月,GQY视讯在创业板挂牌上市。
2014年,GQY对外正式发布公告称,在做强、做好原有大屏业务的前提下,进行战略转型,拓展机器人产业。GQY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功转型研发第二主业,将传统大屏的单一业务转型到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开发,实现机器人业务与视讯业务的“双引擎”发展。
切入AR应用探索“大屏+AR”新市场
多年深耕专业视讯产业的GQY,立足专业视讯,坚定转型后,GQY努力推进大屏融合A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技术及智能机器人产业化,业绩进入上升通道。
2016年1月,为了快速切入AR产业市场,GQY投资全球领先的美国硅谷AR公司Meta,推进“大屏+AR”技术升级,开启探索专业视讯的增量市场。未来将持续参与AR产业生态建设,以对外投资并购的方式布局AR全产业环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R产业链及应用生态。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快机器人产业布局和技术储备,GQY在2016年入股的还有一家以开发、营销和售卖智能家用机器人为主营业务的美国企业Jibo。
“服务机器人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机器人细分市场,目前服务机器人市场格局远未固化,细分领域空间广阔,科技巨头跨界布局催化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郭启寅表示。
谈到公司的整个战略布局时,郭启寅指出,GQY除了在传统大屏应用AR技术外,机器人将会是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还将采取连续的并购计划,收购机器人产业,形成机器人产业链。
“AR技术结合机器人,会让机器人更加可爱。”郭启寅称。
GQY工作人员现场演示银行机器人。(中国日报网记者 田阿萌 摄)
未来的机器人不是“卖”出去的,而是服务的
众所周知的是,智能化水平越高的服务机器人往往造价就会越昂贵,而消费者对于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与目前服务机器人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郭启寅提出,用收取“服务费”的方式来取代一次性卖出机器人产品,未来的机器人不是“卖”出去的,而有可能是“送”的。例如可以通过与物业公司合作,由物业公司购买服务机器人,为小区住户提供服务,同时在物业费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这样的话,一般家庭只需支付较低的花费,就能享受到机器人产品的服务。
郭启寅表示,“这是一种销售模式的探索,将销售转化为高技术的服务。”
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展出多项机器人产品
郭启寅介绍,在即将召开的2016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GQY计划展出前台机器人、酒店机器人、银行机器人、平衡床、AR+大屏体验、igo/电单车、以及VR头盔等多项智能机器人产品。而展区将会有多个细分展区,每个细分展区都会配有一个前台机器人,带领参展者介绍整个展区项目。
展品中,最受关注的是GQY机器人业务中的重点研发产品之一——“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
郭启寅介绍,在各种灾难或事故现场,需要救护人员把伤病员用救护车尽快送到救护医疗点,然而由于路面的颠簸,很多伤病员在运送途中遭受二次伤害,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能够使医生和病人在干扰作用下保持方位不变,主动抵消路面颠簸、车体摇晃等惯性运动的影响。主要将应用在野外救援、救护支援等领域。
“公司掌握多项机器人核心技术,车载自平衡平台已研发成功可投入生产,银行机器人已进入市场,多款产品商业化进程加速。”郭启寅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