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心]数据揭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成效显现

作者:林火灿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6-12-05 11:12:40

经济日报原标题:前10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下降0.24元——降成本初见效 提效益有空间

[经济信心]数据揭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成效显现

【经济日报·视点】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这些政策作用下,降成本的政策红利开始初步显现。下一步,仍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切实为实体经济让利——

今年以来,我国在降低企业成本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4元。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PPI同比由负转正,企业成本压力陡然增加。《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有关专家和政府部门时了解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帮助实体经济降成本,仍要继续坚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并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降低融资、物流、财务等领域成本,切实为实体经济让利。

政策红利初步显现

今年以来,我国着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扎扎实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降成本的政策。

今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明确经过1至2年努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

从地方层面看,许多省份都结合自身实际,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用能、融资、物流、外贸、制度性交易等方面成本出发,出台了一系列旨在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

浙江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从今年5月1日起,将“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性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同时,全面落实减税清费政策,认真落实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简化优惠办理手续,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享受优惠政策,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只需备案,无须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为帮助企业降低用地成本,安徽省印发文件,提出对于用地需求面积比较大或分期建设的工业项目,允许按照“一次规划、分期供地”的要求,预留发展用地。政府与企业签订分期供地协议,明确分期建设进度等,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

在一系列“降本减负”政策的作用下,降成本的政策红利开始初步显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表示,当前,我国降成本取得明显成效,重点任务有序落实,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有效降低。

从各地前三季度成绩单,贵州全省通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税费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减负近500亿元。山东省全面启动电力体制改革,基本实现全省同网同价;养老社会保险的单位缴费率统一降至18%,为企业减负4亿元。据测算,各项政策全年可为全省企业减轻成本负担500亿元以上。江苏省前8个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48元,同比减少0.25元。福建省前8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6.88元,同比减少0.17元。

原材料价格上升需警惕

尽管降成本的举措正在逐步取得成效,但要真正帮助实体经济解决成本压力较大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在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成本上升一直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今年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的调查显示,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分别是“人工成本上升”(68.4%)和“社保、税费负担过重”(50.2%)。

这份报告还显示,目前,认为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企业家占35.5%,“持平”的占47.6%,“下降”的占16.9%;认为“上升”的比“下降”的多18.6个百分点,为近5年来的最高值。这说明,随着原材料价格的回升,企业的成本压力明显加大。

事实上,此前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发布的PMI数据也反映了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已经给中下游企业的成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持续上升,10月份升势加剧,达到62.6%,较上月上升5.1个百分点。从调查来看,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企业比重达到26.5%,较上月上升4.7个百分点,为2013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值。一些企业反映,煤炭、焦炭以及塑料原料PP、PVC、PTA等产品价格上涨快,成本压力加大。

与此同时,反映运输成本上涨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在受调查企业中的比重达到30.5%,较上月上升4.6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最近两月升幅明显扩大。例如,9月21日,《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开始实施,严厉规范超限运输车辆通过公路进行货物运输。这一旨在保障公路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规定,也影响了物流成本。以主流的六轴运煤车为例,以前能拉37吨煤,现在只能拉30吨左右,受此影响,货车运费明显上涨,带动了煤炭成本增加。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陈中涛表示,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又有所加重,一些企业虽有增产,但不见增效,不利于提高经济活力,不利于实体经济恢复。

创新管理提升效率

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国民经济才能具备持久的发展动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要使中国经济的“血液循环”运转得越来越通畅,要使增长动力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在“降成本”上作一些文章是有必要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目前,我国大部分原材料价格已经完全市场化,其价格涨跌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上涨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不过,要消化原材料上涨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压力,更主要的要依靠企业自身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提升生产效率来实现。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之一,推进降成本,关键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幅压缩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使改革综合措施进一步落实,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为企业设立和生产经营创造便利条件。”祝宝良说。

“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企业和创业者,激发企业和创业者积极性的关键在降低其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效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表示,我国正在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这就需要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

其中,降低内部成本,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进行内部管理创新,优化组织结构,避免因内部决策不当带来的成本浪费和损失。而外部成本包括市场交易成本和与政府交易成本(含税费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外部成本要靠垄断行业改革、政府改革和税费改革。

“降成本的难点之一,在于全社会要形成主要依靠企业来发展经济的共识,要认识到企业是经济真正的主体,企业不发展,经济也不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降成本来增加盈利空间,扩大生存空间。”李佐军表示,当前,中央和地方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帮助实体经济降成本的举措,关键要把这些政策举措通过具体的方案和政策落到实处,使其达到预期效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