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人信贷消费兴起

2016-12-15 10:16:02
分享

中国个人信贷消费兴起
中国消费者开始注重自己的信用消费了。图片来源:路透社 

中国日报网12月15日电 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双十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11日当天,其旗下各平台总交易额高达180亿美元。一举打破了其于去年“光棍节”创下的销量纪录,如今,这个反情人节的活动已打造成了一场以消费为主题的购物盛宴。阿里旗下的虚拟信用卡“花呗的普及或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阿里巴巴关联企业蚂蚁金服表示,月均花费低于1000元人民币的消费群体在使用花呗后,月度消费金额出现了50%的提升。在老一辈人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中,储蓄是值得提倡的,而借债却是可耻的。不过,如今的花钱习惯正发生改变: 如今中国消费者正受鼓励形成自己的信用记录。

去年,中国政府向八家企业颁发了个人征信牌照。这些试点项目意在丰富的原本匮乏的财务记录,并让人们开始留意自己的信用积分。大部分中国人不使用信用卡也没有自己的信用积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截至2014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留有征信记录的人数约为3.5亿,不足中国成人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在美国,约有89%的成年人拥有信用评分。没有信用纪录,消费者很难获得贷款。在此情况下,他们就更倾向于储蓄,而非借钱或消费,抑制消费。

考虑到高信誉带来的消费便利,很多人都急于证明自己的信誉水平。现在中国使用最广泛的信用评级机构有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以及与社交媒体、互联网游戏公司腾讯的合作伙伴信而富。目前阿里巴巴的月活跃用户超过4亿,而腾讯更是坐拥8亿月活跃用户。由此,他们能够为征信公司提供丰富的消费者数据。

芝麻信用依靠用户网上购物习惯数据计算其信用积分。芝麻信用的李应云(音译)在接受《财新周刊》采访时表示,每天玩电子游戏时长超过10小时的用户有可能认为存在信用风险,而经常买尿布的用户则认为更加可靠。而信而富则会搜索用户的社交网络。腾讯拥有目前中国国内领先的通讯平台微信。由于与腾讯合作的信而富能够通过检验用户的联系人数据及支付数据来评估用户的个人信用。从多种标准来看,这些方式都并非传统的征信方式。2014年起,Facebook开始尝试采用社交媒体评估用户信用。不过,出于监管原因,该项计划于2016年2月最终叫停。批评人士认为此项目让人感到不适。

不过,中国用户似乎对这样的隐私侵犯毫不在意。自2015年1月发布至今,芝麻信用已经积累了1.9亿用户。这或许与其赋予高积分用户的特殊待遇有关:酒店快速入住;租车免押金;甚至能够提速获得新加坡签证。如果用户使用阿里巴巴旗下支付服务支付宝或推荐其好友使用芝麻信用,其信用积分会获得相应提升。所以这种信用评估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作一种忠诚度奖励体系。拥有自己的信用积分并炫耀给朋友们看成为了当下经济状况良好的年轻人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惯用方式。芝麻信用还与中国最大的婚恋网站百合网展开合作,鼓励用户在约会信息中晒出自己的信用积分。此外,芝麻甚至开发了一款手机游戏,在这款游戏中用户可以就自己与朋友的信用积分比较情况展开猜测。

公布信用积分成为一种趋势,这从某种层面上反映出当下中国市场上信用的缺失。牛津大学中国学者罗吉尔·克莱莫(Rogier Creemers)表示,走出计划经济时代后,中国消费者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建立一个由身份验证系统支持且行之有效的经济体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他们更依赖于面对面的现金交易以保护自己免受欺诈之害。

随着越来越多人进入评级系统,个人征信行业或将对消费起到一定的推动效果。据智库Demand Institute测算,信用卡渗透率预计将从2014年的16%上涨至2025年的44%。不过,中国政府应对此持谨慎监管态度。过去十年间,中国家庭负债占GDP比重翻了一倍,达到40.7%。关于重消费文化和重储蓄文化的对抗的《超前消费》(Beyond Our Means)作者谢尔顿·加龙(Sheldon Garon)称,中国仍处于消费信贷的试验阶段。在看到由美国市场的借贷狂潮所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后,中国的领导者们自然十分警惕泡沫的出现以及泡沫所带来的广泛社会后果。毕竟对于共产党来说,经济增长只是目标之一,保持社会安定也是同样重要的。

 

(编译:郝小涵 编辑:王旭泉)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