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6年破3000家 平均每3天即有一家公司上市

作者:张泉薇 来源:新京报
2016-12-19 09:02:09

随着3只新股的正式登陆,2016年12月9日,A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上市公司总数突破3000家,A股总市值超过52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

新京报记者通过数据整理发现,在A股走过的26年里,经历了飞速扩容:1990年至2006年的16年间,A股仅有1372家公司;从2007年至今的10年里,A股便新增了1636家公司;飞速扩容的同时,“退出者”却寥寥。同时,上市公司的行业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迁:新股的行业范围从制造业、房地产到现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这也是解读时代变化的一个侧面。

6年内新增1000家上市公司

1990年,中国股市正式诞生,10年后的2000年9月,迎来第1000只股票。这其中,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诞生于1997年后资本市场的“爆炸式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在1997年至2000年的三年间,A股新上市的公司达529家,而在此之前长达7年的时间里,累计上市公司数量仅为471家。究其原因,1997年全国正式打响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是其主要“推手”。1997年至2000年的上市公司中,国企完成股份制改革上市占比超过一半。

这一数据意味着,在第一个“1000家”时,改制国企为中国资本市场撑起了局面。其间,鞍钢股份、上海汽车、东方航空、国电电力、太原重工、宝钢股份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先后登陆资本市场。

在此期间,两大石油集团、宝钢集团、十大军工集团也先后组建。1997年5月,新兴铸管成功发行,成为首家由军需企业发起、改制上市的股份公司。据公开报道,1998年至2000年,国有企业在境外上市22户,共筹资267亿美元;在境内上市307户,共筹资2723亿元。

2001年,中国加入WTO,分析人士认为,自此之后的十年,中国资本市场脱离了“草创”期,开始试图向制度完善的成熟的市场过渡:2001年至2010年,在此前一大批国有企业上市的先行带路下,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信证券、长江电力、国有五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中国石油、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重工等企业纷纷上市,成为第二批进入资本市场的国有企业代表。

第二个“1000家”诞生于2010年9月。此时的A股已经不再是国有企业“独一份”的局面,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在此期间冲击登陆资本市场,A股形成以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结构。

2010年至今,A股上市公司进一步呈现多元特征:从行业来看,信息科技、医药健康、环保、影视文化教育传媒等领域渐趋均衡,新兴的“互联网+”概念缔造大批新股。

从第一个千股到第二个千股用了10年,从第二个千股到第三个千股仅用了6年。

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认为,2010年至今的6年中,资本市场第三个“千股”提速到来,这一现象反映的是“转型”的大趋势:“市场经济加快转型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登陆资本市场。”

A股26年“进”多“出”少

新京报记者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数量增长至3000家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上的“进入者”和“退出者”数量对比悬殊。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水仙电器被终止上市、成为第一家退市公司以来,沪深两市至今共有超50家公司退市。

与此同时,A股市场迅速扩容。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与10年前相比,2007年及以后,A股新登陆的上市公司数量呈现增速上的“飞跃”:2006年之前,每年A股市场新上市公司数量多在数十家甚至十几家。2005年一年,上市的公司为14家;2006年有66家公司上市。2008年一年上市的公司达到77家,2009年为98家。

进入2010年,每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由之前的两位数升级至三位数。除几乎贯穿2013年全年的IPO暂停之外,2010年至今,每年新增的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百家:2010年当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为348家,2011年全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为281家,2012年为155家。去年全年,A股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为223家,2016年年初截至现在,新上市公司已经达到201家。

此前据安永预计,按照2015年的IPO发行速度推算,正常情况下,今年A股市场IPO将达到350宗。去年全年,两市IPO共募得资金超1500亿。

照A股26年迎来3008家上市公司的“效率”计算,平均每年迎接115家上市公司,相当于每3天即有一家公司上市;而按退市数据计算,平均每年仅“送走”1.9家公司。与上市的“繁荣”程度相比,退市比例明显偏低。在此大背景下,股市“不死鸟”的故事不断上演。

与国内A股市场这一现象形成对比的是海外市场,以美国资本市场为例,据公开报道,美国股市1995年—2002年的8年间,约有多达7000多家上市公司被扫地出门,其中由于财务指标不达标或信息报告违法而强退的公司达到其中的半数。

来自世界交易所联盟网站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间,美国股市上市公司的数量不增反降,从1995年的8155家下滑到6025家;与此同时,10年间退市的公司数量为9273家,超过期间上市公司存量。

有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纽交所还是纳斯达克市场,其新公司IPO的数量与退市公司的比例“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

A股造富,从传统行业到新兴行业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公司也在行业分布方面呈现出“强弱”变迁的特征。

2006年以前,A股几乎是“房地产”和“制造业”的天下。新京报记者从其间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中发现,在1990年至2006年期间上市的1372家公司中,从事房地产、制造业公司的占比几乎超过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一半。而在上述“制造业”中,从事机械、化工行业制造的上市公司又占绝大多数。

近10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以新兴行业的姿态进入资本市场,改变了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近10年来房地产公司上市的势头减弱;“制造业”仍然是A股上市公司的“重头戏”,但与过去传统的机械、化工制造不同,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制造业崛起。

随着国有大型银行及许多股份制银行的先后大量上市,在市值方面银行业在A股中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市,2007年,建设银行登陆A股市场,显著推高了银行业在A股中的市值占比;2007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上市,2011年新华保险上市,则进一步拉升了非银金融行业在A股的占比。

进入2010年后,A股的行业对比呈现出稳定特征。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进行排序,截至目前,总市值前20大的公司几乎出自4个行业——银行、非银金融、采掘和化工。其中银行业占去10个席位。如果截取A股市值前30名上市公司来看,银行业占据13个席位,非银金融行业占去4席。

新京报记者发现,近10年来,与此前主板上市国企贡献A股大部分市值的状况形成对比:中小板和创业板成为了民营企业个人和家族的“造富”重地。

据2013年《财商》统计的一份“千富榜”数据显示,国内1000名上榜富豪中,122名来自1990至1999年上市的800多家企业;有100名来自2000至2005年期间上市的400多家企业;2006年至2007年底上市的192家企业制造出57名上榜富豪。而在2008年以后,A股所创造的富豪人数远远高于上述数量。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巨大的造富能量。2004年和2009年,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相继诞生,大量中小企业通过登陆资本市场实现“爆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创业板诞生5年时,就已造就超过300位身家超5亿的个人富豪。

□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