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抓住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对接和转化点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6-12-20 20:16:3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光明论】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张兴无

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此前提下,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如何协调总供求,做到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短期稳定与长期发展兼顾并重,就成为2017年经济工作的关键点。这就要求我们从辩证的观点认识到总供给和总需求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牢牢抓住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对接和转化点。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有三个重要的对接和转化点:即投资,教育、卫生与健康,科学技术。

投资是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对接点之一。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的波动对总需求还会产生乘数效应;而投资形成的物质资本存量构成经济未来增长能力,属于供给侧。投资需求和物质资本形成是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对接和转化点的两侧。2017年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投资应适度扩张。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供给侧改革走向深入,不只是去产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形成新的有效产能,而这有赖于投资的适度扩张。新增投资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就业状况等经济目标的改善。扭转投资增速过快下降,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过快下降应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教育、卫生和健康是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对接点之二。教育、卫生和健康支出是现代政府、家庭支出中的重要项目,在需求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教育、卫生和健康投入形成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供给能力增长的重要因素,也属于供给侧。教育、卫生与健康支出和人力资本形成是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对接和转化点的两侧。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和卫生支出不断增加,居民健康支出增长加快,大大优化了我国的人力资本状况,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不断提高。但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为城乡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因此,重视环境治理和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既会在长期中改善人力资本状况,也是落实发展新理念的主要举措。此外,教育和卫生支出向乡村、基层、城市边缘适度倾斜,既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也有利于提高公共资金利用的边际效用,有利于全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

科学技术是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对接点之三。科研支出也形成经济中的需求,同时科研投入产生的技术进步构成经济未来增长能力,属于供给侧。科研投入和技术进步是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第三个对接和转化点的两侧。到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在核心技术、品牌优势、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在整体上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是我国制造业亟须突破的瓶颈。振兴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是企业创新,这都有赖于科研投入的增加。国家科技投入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R&D 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研发投入强度长期维持在 3%—4%的水平。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高,连续突破 2%,与美国、日本等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差距依然明显。我国经济增长要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化,增加研发投入是不二之选。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不仅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更重要的是用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认识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的转化关系,对于做好经济工作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把握好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对接和转化点,有利于建立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平衡管理机制,有助于在经济工作中做到短期宏观调控与长期发展规划的一致性,有助于解决当前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突出矛盾,优化经济结构,做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多目标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