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2月15日电(记者 田阿萌)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2017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2.5%;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9%。
2017年1月CPI同比上涨2.5%,为2014年5月以来最高,超出市场预期。路透调查的分析师曾预计,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同比上升2.4%,将会是近三年来最大涨幅,去年12月CPI同比上涨2.1%。
数据显示,1月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9%,这是自2011年8月以来,PPI上涨最快的一个月。此前市场预期PPI将会同比上升6.3%。
统计局表示,在1月份2.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2月份由于“春节错月”和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翘尾影响将明显回落。
自2016年年中以来,随着全球制造业复苏,提振了原油价格和其他资源,如铁矿石的价格。除日本外,在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中,通胀预期已经上升。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中国日报网记者采访表示,PPI同比上涨6.9%无需惊慌失措,不要过高的解读。虽然1月CPI和PPI都上来了,但PPI环比增长幅度并不大,有下滑的趋势。PPI同比上涨高,主要是因为2016年底到达了底部,是一个洼地,目前来看,PPI已到达一个高点,意味着今年整个PPI会前高后低,逐渐下滑。所以,6.9%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过高的解读。
徐洪才解释道,2016年全年的国际油价涨了一倍,2015年底油价是26美元/桶,然而到了2016年底上涨到了52美元/桶,国际油价翻了一倍,涨幅很大。所以,2016年9月份开始,PPI开始由负增长回调至0.1%,而后涨幅持续扩大。然而,目前国际油价由于美元升值以及OPEC减产协议的影响,已经不可能再涨了,所以未来的油价应该在40-55美元/桶之间窄幅震荡,意味着国际油价基本上会保持在持续稳定的价格,也就意味着今年物价成本也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区域。
他还称,今年的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也不支持物价的大幅上涨,货币需求并没有那么旺盛,那么价格也不会上涨过高。目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成本推动性的因素,如用工成本上升以及生产原材料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价格的上涨。
“CPI上涨,一是由于季节性因素,春节期间的购买力旺盛;二是因为服务业的价格上升了,由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比重占得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多,服务业又与人的成本挂钩,导致整个成本在不断上升。所以,整体来看,CPI和PPI数据的上涨符合预期,未来的走势还会继续保持平稳,未来的CPI会保持相对稳定,而PPI会逐渐下降,这将是一个好消息。”徐洪才表示。
(编辑:富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