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快速上涨 全年通胀压力仍温和

作者:彭扬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7-02-15 16:54:49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6.9%。业内人士认为,CPI涨幅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非食品价格远超预期。货币政策方面,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综合要求,预计稳中偏紧的基调不变。

货币政策易紧难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PPI与CPI同比涨幅的“剪刀差”继续扩大至4.4个百分点,创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新高。温彬表示,要警惕PPI过快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在进一步去杠杆和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易紧难松。

国金证券分析师徐阳认为,PPI与CPI“剪刀差”继续扩大,在积极支撑企业盈利的同时,潜在通胀压力继续制约货币政策空间,货币政策将从中性偏宽松继续转向更加中性,但全面收紧尚未到来。

邓海清表示,今年CPI并不具备显著高于或低于2016年的条件,因此货币政策可能更取决于防风险和稳增长,其中防风险的权重可能更大。由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的利率过低,目前处于对低利率的修复过程中,以防范金融系统风险,未来货币市场利率可能持续缓慢上调。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表示,预计全年价格形势将出现矛盾现象,即CPI低位运行伴随PPI高位运行。价格变动主要由资源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并非需求变化引起,因此货币政策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综合要求,稳中偏紧的基调不会改变。

非食品价格上涨推升CPI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1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创2001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新高。非食品价格环比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历史均值,主要与原油价格上涨有关。1月服务价格环比涨幅创有数据以来最高,成为导致1月非食品价格远超预期的主要原因。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剔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CPI涨幅逐渐上升至2.2%,2014年2月以来首次回升至2%以上。1月CPI翘尾因素为1.55%,对CPI涨幅起到抬升作用。

1月食品价格并未出现大幅上涨。国泰君安分析师熊义明表示,受今年暖冬天气影响,鲜菜供应相对充裕,1月鲜菜价格环比涨幅远逊于去年和前年春节所在月。

PPI方面,邓海清认为,PPI继续回升主要与原油价格回升、去年低基数、黑色系金属价格反弹有关。PPI回升有助于企业盈利改善,有助于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为补库存周期开启提供条件。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去年以来,受内需增加和去产能持续推进的影响,上游行业市场供求关系得以改善,采掘、原材料等行业价格涨幅继续扩大,进一步推高生产资料价格。

企业业绩将改善

“由于2月翘尾因素降至-0.05%,CPI同比涨幅可能回落,不排除重回2%以下的可能。”连平表示,全年来看,5、6月CPI同比涨幅仍有走高的可能,但下半年随着翘尾和新涨价因素的减弱,又会重新回落,全年通胀压力并不明显,但仍应关注核心CPI的持续上涨态势。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预计,2月CPI涨幅可能明显回落。春节后,食品价格下跌较去年更早且更显著。工业品价格继续全面上升,加上低基数效应,短期内PPI可能进一步上行。工业品价格持续上升表明企业利润可能明显复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表示,今年CPI涨幅可能维持在2.7%左右,PPI涨幅维持在7%左右。由于美元走强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全球经济不会进入通胀时代。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经济将“软着陆”,短期呈“W”型,中期呈“L”型,二、三季度可能二次探底,但幅度不会深,更重要的是微观企业业绩将持续改善。(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