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钱都花哪儿去了?

作者:吴文治 王维祎 来源:北京商报
2017-03-03 16:39:47

随着“80后”、“90后”群体逐渐成熟,年轻人逐渐变成零售商企眼中的“钱袋子”。给人以“冲动”感的年轻人,也逐渐向理性消费的方向发展。同时,在传统零售转型升级期,年轻消费者也有着自己的市场敏感性。

月均支出4386元

由苏宁易购、手机QQ等多家知名品牌联合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年轻人人均收入为6726元/月,月均支出为4386元,收支比为3:2。逐渐崛起的消费者是商企的未来,不懂年轻人,也就意味着没有“钱途”。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曾发布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将扩大一半,达到6.5万亿美元的规模。未来五年消费市场将带来2.3万亿美元的增量,而这个增量中的65%都将是由“80后”、“90后”以及“00后”带来。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带来的是无限的商机。

年轻人思维活跃、经济独立,在追求生活时,有爆发式的消费需求。以洗护发市场为例,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洗护发市场零售额达到404亿元,同比增长4.9%。相比2015年,洗护发市场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洗护发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于消费升级,年轻一代是带动消费升级的主力军。其中,59%的年轻女性(20-29岁,下同)以及39%的年轻男性在美容以及个人护理品的消费上呈现增长。

新一代消费潜力人群除了自身消费,因上有老、下有小的缘故,带动消费。2016年天猫国际的消费金额是2014年全年的25倍,远超整体人群的增速。2016年母婴类消费占比高达65.9%。相比之下,在孝敬父母消费品类上,天猫国际2016年染发膏相比2015年全年增长242%,促进关节保养的保健品增长220%,补钙类保健品增长194%,乳胶枕增长111%。

尽管年轻人支出趋增,但理性依然占据上风。《分析报告》显示,2015-2016年,年轻人月存款从2030元增加到2340元。这样的实际情况和人们对年轻人不存钱的刻板印象形成反差,随着“80后”、“90后”的逐渐成熟,年轻人的消费已经越来越理性。

中意便利、健康消费

年轻人被认为是叛逆、自主、个性的代名词,而个性鲜明的年轻消费者大多成长在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财富不断扩张的时代。年轻人正在催生新消费形式,并且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变。

分享经济走红,2016年网约车用户数量相比2014年上涨了17倍,人均金额也翻番,从每人年均62元上涨到681元。共享经济概念普及和共享单车加速布局市场,使更多年轻人喜爱上使用单车进行短途出行。以摩拜单车为主的共享单车消费门槛低,使用方便,各层次收入的使用人群都均匀分布。此外,2016年全国年轻人月均网购3.2次,月均消费324.2元,其中1月平均网购4次,赶超血色11月。

尼尔森发布报告显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越来越享受更加便利的生活,这一需求促使日常网购的增加以及便利店的高增长。66个品类在便利店渠道的销售额增长9%,同时,便利店的单品售价是大卖场的1.3倍。尼尔森中国区经理韦邵表示,如果便利店消费细致化,便利店的销售额还将实现进一步增长,而便利店的主要消费群正是年轻人。

年轻的新消费群体走向社会,面临压力,他们对减压也有很高的需求,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健身。据悉,年轻人的人均运动消费1743元,健身卡人均消费1001元,其中运动装备人均花704元左右,主要是鞋类。而支出项占比最高的健身卡,超过80%的年轻人每年去健身房的平均次数仅为7次。

青年群体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消费,但现在年轻人不仅手握存款,随着互联网理财的普及,“80后”、“90后”的理财比例明显高于“70后”。这让原本有限的薪资变成源源不断的收益,同时获取额外收入,更快实现财务自由。

(记者 吴文治 王维祎)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30元,同比增长8.4%;支出方面,2016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416元,同比增长4.8%。

@大白爱吃鱼

每个月的工资在平均线上下徘徊,感觉随便睡一场回笼觉迟个到扣全勤,当月到手的工资就要拖首都人民平均工资的后腿了。

@开开心心

业绩高时,房租占去工资的1/3,业绩低时,房租便占去工资1/2。每月以“动荡”的心情收取工资,但在北京做到“自立自强”还不算件难事。

@Lina娜娜娜

毕业两年工资从税后3000元涨到7000元左右,扣掉生活必需所剩无几。但是没办法,还是不想回家过“一眼看到退休”的生活。

@郑呐呐呐呐

生活怎么样都能过下去,只是每天需要更长的通勤时间、更简单的用餐内容、更朴素的着装……期待着有一天能成为拉升平均线的人。

@百慕大大

以为毕业工作后,能拿到平均工资水平,现在开始怀疑人生了。工资再高,没高过房价,不如在小县城活得滋润,我为什么还留在北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