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国民经济账 做好供给侧改革“加减法”

来源:证券时报
2017-03-09 13:58:41

“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呈现的一串串国民经济“账单”,不仅展现了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也预示着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些数字的背后,不仅彰显着经济的“冷暖晴雨”,也蕴含着民生关切,成为今年两会委员聚焦的热点。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经济组讨论时表示,2016年钢铁、煤炭领域去产能成绩突出,但压缩过剩产能不能“一刀切”,去产能也不能简单认为是“去产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原煤产量34.1亿吨,这是自2013年原煤产量达到39.7亿吨后连续第三年下降。而煤炭进口却快速增长,全年进口煤炭2.6亿吨,同比增长25.2%。

“一升一降”之间,彰显出国内煤炭供给偏紧,价格也随之上涨:截至2016年末,中国煤炭价格指数160点,比2015年末增长44.1点;以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为例,2016年末价格为639元/吨,比2015年末上涨269元/吨。

张晓强认为,如果煤炭产能短期供应压缩10%以上,会造成电力、冶金、化工等领域供应不足,供应失衡会导致煤炭价格快速上涨和原煤进口的快速上升。去产能应是去“落后产能”,并要与天然气等能源结构布局有效衔接、统筹安排,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

事实上,为了算好“国民经济帐”,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要积极做好供给侧改革“加减法”。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深有感触,他认为,我们身边就蕴含着不少经济新动力现象:一是农民在学习,农民为管理好家庭农场在加强学习,对下一代的学习要求更严;二是出现了大批的“城归”现象,城市打工者回到家乡办小微企业;三是现在经济发展动力最重要的是信息,与熊彼特的“生产要素重组”已经大有不同,一旦项目有效益,资金就会蜂拥而来。

厉以宁称,“有人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改革红利不在了,但我认为中国的人力资本革命正在开始,改革红利也正在不断释放。在中关村成立的咖啡馆里,大学生、研究生、年轻教员、科技人员等在其中交流信息、展现创意和新发明,这些掌握信息化本领的年轻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工业是立国之本,工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市场,为了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2050年成为现代工业化强国目标,建议到2020年时工业在GDP中占比应不低于30%,并从中国国情出发,组织力量研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多大比重为宜。(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