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区域发展"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

作者:于泳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7-03-13 10:50:18

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区域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3年来,京津冀三地调整优化城市布局,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成效显著。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如何深化?还有哪些领域有待破局?这些都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轨道上的京津冀加紧构建。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王东峰说,2016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天津与北京签署了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未来科技城等一批承接平台建设;与河北省签署“1+4”合作协议,启动实施对口帮扶工作。2017年,天津市将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合作,推进京滨、京唐铁路等重点工程,加快津石高速等前期工作,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海铁联运、海空联运;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加快建设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动一批大项目落地开工。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沧州市委书记杨慧说:“我们将继续深入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快自身发展。”沧州目前与京津合作项目达1050个、总投资3355亿元,中国一重、北京现代等一批项目已先后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表示,京津冀地区要加快推进面向行业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以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解决产业整体实力提升问题。目前,天津已规划建设了武清、宝坻、北辰、东丽和滨海新区5个协同创新社区,已引进聚集来自北京的科技型企业1000多家。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府党组成员刘玉顺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重视交通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破解政策协同、社会管理协同、服务协同、政务协同等“软件”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石家庄市侨联原主席胡翎建议,鼓励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通过挂职兼职、技术咨询、周末工程师等方式,柔性支持河北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前不久,在河北燕郊居住的北京社保参保人员可在河北燕达医院持社保卡直接结算。在全国人大代表、燕达集团董事长李怀看来,这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成果。实现京津冀医疗卫生一体化,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河北居民进京就医压力,还能缓解交通拥堵、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李怀代表建议,下一步在燕郊、大厂等地可以建设医养结合的示范基地,既能服务三地居民,更有利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从基础设施到政策支撑、从人才战略到医保养老、从产业调整到雾霾治理……多位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希望京津冀的系统发展能够从交通、产业等领域扩展到环保、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样本。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表示,天津自贸区将进一步完善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推动京津冀制度创新经验共享共用。推出第二批在天津市范围内可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促进本地区转型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于泳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