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频道

全国推进农业产业扶贫效果显现

作者:乔金亮 李华林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7-04-13 16:46:44
分享

  河北阜平县委书记郝国赤最近一直在琢磨怎么找项目,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没想到,农业部在家门口举办了环京津农业扶贫对接会,众多企业组团上门,包括阜平在内的28个贫困县现场与帮扶企业、批发市场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2016年5月,农业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全国近600个贫困县因此受益。一年来,各地紧锣密鼓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合力创新体制机制;围绕特色产业扶贫,重点工作全面开展,项目规划顺利实施,发展动能全面释放。

  授人以渔 产业扶贫走新路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依托。去年5月,全国产业扶贫工作会议提出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要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并明确,产业扶贫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在贫困地区进行产业扶贫,常会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对象难瞄准,项目难见效,风险难防范,资金难保障。针对这些痛点,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推出一系列规划部署,为精准扶贫落地提供保障。农业部围绕培育主导产业,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加大精准扶贫力度;22个有产业扶贫任务的省份编制产业精准脱贫规划,目前已全部完成。

  资金支持创新成为亮点。长期以来,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绊住了许多贫困群众脱贫的脚步。去年,农业部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松绑”,允许国家级贫困县以主导产业为依托,打捆申报项目。“过去,各部门的财政涉农资金多是‘戴帽下达’,分散的资金很难形成扶贫合力。”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现在赋予贫困县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的自主权,就是把分散的资金统起来,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模式在创新。乡村旅游扶贫,好风景给贫困群众带来“好钱景”。全国休闲农业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其中相当比例是贫困户;农产品电商扶贫,让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能卖上好价钱。

  瞄准市场 选好产业是前提

  在江西遂川泉江镇西庄村,家家户户正忙着打理井冈蜜柚。村民王福生原本只靠微薄的大田收入,看到别人种蜜柚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了3亩蜜柚。没想到,每斤竟卖到5元以上。尝到甜头后,王福生把规模扩大到了15亩。在遂川,像王福生这样种植蜜柚的贫困群众有5000多户,县里还鼓励他们以土地入股加入蜜柚合作社。

  找准产业,是产业脱贫的关键之举。产业从哪里来?各地依托自身实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在贵州黔西南,薏仁米全产业链带富一方;在河北平泉,蘑菇产业帮扶“零成本投入、零距离就业”;在湖北罗田,“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扶持黑山羊养殖。

  产业发展,要依靠实用高效的技术。2016年,农业部安排3.6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同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持401名贫困地区科研专家在动植物育种、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开展工作,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激发动能 利益联结是根本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良种场村共有84户人,2014年尚有贫困户50户。村党支部书记逄学文说,现在村里已通水、电、路、网络,村内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也全部建成,全村仅剩9户贫困人口。逄学文说,他们村275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给本村种植合作社,农民从种植合作社可以得到“保底收益+经营收入”。

  “产业扶贫,着力点是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培育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近年来,各地探索出股份合作、订单帮扶、产业园区带动等多元化利益联结模式,为产业扶贫增添了活力。

  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需要农业企业和大户带动,让贫困农户与企业和大户实现共赢。江西赣州通过鼓励大户与贫困户合作种植脐橙,让贫困户在土地入股、劳务入股、产业扶贫信贷资金入股中,获得产业发展红利;安徽岳西县通过“百企帮百村”产业扶贫计划,引导贫困户“订单式”种植茭白,1.65万贫困户户均增收近6000元。(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李华林)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