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频道

“中国制造”扎根马来西亚:从“留下来”到“座上宾”

作者:傅煜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04-19 11:26:09
分享

中新社吉隆坡4月19日电 题:“中国制造”扎根马来西亚:从“留下来”到“座上宾”

中新社记者 傅煜

每天上下班,家住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林成嵘都要乘坐吉隆坡最繁忙的南北线城际铁路列车,往返于家中和位于森美兰州的公司。有别于其他乘客,坐在由自己和同事亲手维护保养的动车组内,林成嵘十分自豪和安心。

“中国制造”扎根马来西亚:从“留下来”到“座上宾”

  资料图 动车组。苏志刚 摄

几分钟后,又一列动车组准点驶入吉隆坡中央火车站,站台上的乘客熙来攘往。“2011年以前可不是这番景象,”林成嵘回忆,那时的列车因为维保跟不上,时常出故障,所以乘客远不及现在多。

这一改变源于已成为当地风景线的“中国制造”。从引进产自中国的动车组、到列车相继实现就地维保和本地化生产,纵横在吉隆坡的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见证了中国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在马来西亚实现从单纯产品输出升级到全方位服务当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深度合作实现共赢的精彩故事。

“以前,吉隆坡从外国进口的列车,因过了质保期后维保跟不上,逐渐破旧,严重影响使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机)董事长周清和说,这逼得马方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将若干好的零部件拆卸下来组合成可用车辆。

2010年,中车株机获得马来西亚38列城际列车组的订单,这是中国产电力牵引型动车组首次出口海外。2011年,随着中车株机将中国首家海外轨道交通“4S”店——吉隆坡中车维保公司开进吉隆坡,当地轨道交通部门曾遭遇的难题迎刃而解。

记者走进森美兰州的一处维保基地,几名本地工人正对列车各部位进行细致的“诊断”。“这里的检修团队每天能完成20列车的维保任务,对列车进行全方位‘体检’,使其达到最好状态。”基地项目负责人杨晓权说,马来西亚国家铁路公司曾以两次与公司续签项目维保合同的形式,对他们的服务给出了最好评价。

如今,奔驰在吉隆坡多条轨道交通线上的动车组,不仅实现了就地维保,有些还实现了本地化生产。2015年9月,中车株机在霹雳州牵头组建东盟制造中心,成为东盟十国中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的“铁路工厂”。

对当地许多年轻人而言,这里的中国铁路装备首个海外制造基地意味着更多就业机会。3年前,二十出头的马来西亚小伙Hanif应聘成为东盟制造中心的钳工。因工作出色,他几次获得赴中国培训的机会,并很快被提拔为所在钳工班班组长。

“这里发展机会很多,能为国家铁路建设作贡献让我很有成就感,家人也为我的工作而自豪。”在Hanif的推荐下,他身边的朋友也先后加入。

从单纯输出产品,升级到以输出产品加技术加制造加服务加管理全方位服务当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中车株机在马来西亚的深耕细作,赢得的不止是订单,更有当地各方对“中国制造”的赞誉。

2017年4月11日,前往中车株机所在地湖南株洲再次“下单”的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表示,中车株机为马来西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给当地民众出行带来便利,受到民众欢迎。双方合建公司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自此,中车株机获签马方的轨道交通装备及维保服务项目订单达10个、总额逾90亿元人民币。

“马来西亚满大街都是日产车、韩产手机,现在中国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在这里‘撑起一片天’,这让当地华人很自豪。”中车株机外派马来西亚员工陈检说,因公司在当地的口碑及影响力,他还赢得当地华人林佳蕙的芳心,喜结良缘。

中车株机这位马来西亚的“座上宾”,正以马来西亚为桥头堡辐射和影响着周边国家。“和此前的马来西亚一样,东盟各国急需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马来西亚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正光透露,泰国、菲律宾等国客户曾组团前来考察参观,希望借助东盟制造中心,通过“以点带面”与东南亚各国和“一带一路”其它国家分享中国企业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和维保经验,为双方创造更好的未来。(完)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