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时代的到来,中国金融业正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中国的Fintech行业已经不是停留在流量和模式的1.0阶段,行业已经进入到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区块链等对于数据、技术创新的2.0阶段。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已走上世界舞台,在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的创新中心,甚至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标准制定者和领导者。
Fintech中心已到中国 而中美市场格局截然不同
两年前,当我首次参加Lendit 峰会时,那时Fintech这个定位还没正式确立,参与峰会的都是全球在线借贷的企业,主要以美国企业为主,还有一些欧洲的企业,中国企业还不是很多。而在今年的Lendit峰会上,我发现很多中国企业参与其中,说明中国在全球Fintech市场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KPMG发布的2016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排名前五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中有四家都来自中国,可以说,金融科技市场的发展中心已经从美国发展到中国。
中国的市场前景全球领先,但因为征信体系、数据生态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中国依然很难说已经形成有效的行业壁垒,即使是大如阿里、京东、陆金所这样的公司也不得不承受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所带来的障碍。中美两国的国情差异,造成了两个市场在Fintech领域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市场格局。
美国的金融科技市场因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充分的竞争,导致出现了完全的市场细分,而中国的金融科技市场因为市场需求满足了大量空白,导致了粗放增长。今天的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的布局和发展,必将与成熟的市场靠拢,加强交流寻求合作共赢的机会。
敬畏风险之心常存 行业必然长青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在改变着金融业态的发展。数据与技术,改变着我们现有的获客、风控、催收与服务,加深我们对于客户的深层次理解,推动我们更好地做好KYC(Know your customer),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业务模式,这是一个必然的长期趋势。
目前,美国的金融体系面临非常强的法律监管,美国的Fintech企业都非常注重风险的防范,这和国内的环境不一样。中国的Fintech公司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占领市场,如何扩大份额,因为业务量的多寡在中国代表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风险总是可以在业务的巨大增长中被稀释”这实际只是延后了风险的爆发而已。虽然因为国情的差异,中国和成熟的金融体系相比差异巨大,但是对风险的敬畏是发达的金融体系过去数百年发展的经验教训,这也是中国的Fintech企业走完过去几年的监管红利阶段后,不得不逐步回归的本源。
纵观历史,近几年,P2P这个行业在中国风险频发,其实是有它的必然性的。1930年前后,美国出现了中小银行倒闭潮,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对于金融方面宽松的监管,积累大量的系统性风险,根本无法抵抗外部的任何的经济危机冲击。期间,美国银行倒闭了10000家左右,从25000家降至15000家。对比这十年出现在中国的P2P企业,从6000家锐减至当前的2000多家。中国目前经历的正是美国在80年前已经经历的,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在某个局部经历而已。
时至今日,那些倒闭的银行早已成为历史,而一路发展下来的却形成了真正的巨头。这充分说明任何行业都没有整体的繁荣,也没有整体的溃败,只要需求依然存在,这个行业就依然长青。
作者:袁成龙,北京大学金融数学学士,捷越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