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何以从过去的“山寨之城”转变为“创造之城”

作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杨阳腾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7-05-01 09:04:35

深圳何以从过去的“山寨之城”转变为“创造之城”

  540台Alpha 1s机器人亮相央视猴年春晚。(资料图片)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测试Cruzr机器人。(资料图片)

  深圳中物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爆炸物探测仪研发及生产现场。 (资料图片)

  深圳市合一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做专利试剂配制。 陈 杰摄

  在创新的时代,深圳作为我国一个年轻且具有活力的城市,正加快向全球科技创新高端前沿迈进,在5G技术、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多个新兴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涌现出了华为、中兴、光峰光电、华讯方舟、柔宇、优必选等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

  2016年,深圳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40.7%,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6.3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以上;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49项,增长53.7%,累计达1384项。深圳已从过去的“山寨之城”转变为如今的“创造之城”。

  前瞻布局

  构建梯次型产业体系

  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时,深圳就已着手谋划布局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融合创新发展,夯实新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石。2009年起,深圳先后出台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配套政策,不断培育和催生新兴业态,并于2013年出台了《深圳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提前布局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淘汰和转型低端落后产业,实现了结构性改革的超前引领。

  “十二五”期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7.4%,约为同期GDP增速的2倍。2016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428.39亿元,增长8.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4762.87亿元,增长9.8%。如今,深圳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创新型经济“主引擎”作用不断凸显,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卓有成效。

  一批创客带着全球前沿科技扎根深圳,创新创业活力全面迸发。2016年,深圳新增创客空间81家、创客服务平台32家、孵化器12家,7000余台大中型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同年8月,创立于美国硅谷的深圳市优权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带着其全球最前沿的区块链技术落户深圳市盐田区,并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引发各界关注。优权天成首席执行官车克达介绍,其团队均来自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名校及以色列科研机构。公司基于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的区块链安全与隐私解决方案,正着力开展实物资产的溯源防伪、数据安全管理、数字资产的版权确权等业务。优权天成已被列为未来5年盐田区重点发展和扶持的创新企业。

  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和领军者。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的典型代表。自2007年成立至今,华讯方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市场结果为导向,实现了从产品话语权到产业链话语权的过渡,通过建设华讯Ka高通量同步通信卫星及遥感卫星,打造出从半导体元器件到以太赫兹通讯为主要载荷的卫星宽带网络的全方位产业生态链。2016年,华讯方舟年产值近130亿元。在2016年全球卫星大会上,华讯方舟更是凭借其在Ku、Ka及Q波段卫星通讯地面网络和兼容系统产品世界量产第一,成功入选“全球卫星竞争力TOP10公司”,填补了国内民用商用通信卫星在该领域的空白。

  源头创新

  加速成果产业化进程

  创新型经济兴起的背后,离不开产学研资的相互作用。近年来,深圳市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大力度培育引进各式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培育了93家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发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以其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成为引领源头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200多人,累计培育企业超过450家,探索出产业与资本紧密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投资和创办18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20家上市公司,为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重要的孵化推动作用。

  “通过产学研资相互作用,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与技术研发,打通产业化全链条,集成优势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完成科技成果的增值,再通过良好收益反哺原始创新,如此形成的全链条良性循环,能有效解决科研成果资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科技成果资本化的裂变式发展,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力。”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副总裁幸智敏告诉记者。

  基于此,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自2013年成立至今,已拥有涵盖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化公司、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资公司等在内的20家系列机构,构建了“先进材料、公共安全、高端装备、防务信息”四大产业集群,参与制订了20多项国家标准,获得近800项专利技术。

  为进一步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深圳市还着力引进了一批海外优秀专家及团队。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成为深圳高端人才引进和集聚的“重磅”平台。2016年,南方科技大学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斯合作建立的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揭牌,成为中国内地首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研究机构;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合作建立的深圳市中光工业技术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落户南山集成电路设计应用产业园;2017年4月,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和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成立。

  集体突围

  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为实施新一轮创新发展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实现创新加快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尤其是在以核心技术创新为主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深圳企业正在抱团突围,集体向全球创新链、价值链攀升,这也成为深圳未来发展的底气。

  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会场中,一款拥有立体导航避障系统的机器人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款机器人可通过文字、语音、视觉并结合丰富的表情及肢体动作,进行生动流畅的人机对话,为到场来宾提供智慧化服务体验。这就是来自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的Cruzr机器人。如今Cruzr机器人已在广州白云机场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为旅客提供智能接待、引导服务。优必选公司创始人兼CEO周剑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加速了GUI交互方式向CUI交互方式的演进,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代消费级的人机交互中心,其主动收集数据的方式将颠覆现有的产业生态,智能机器人将是未来人工智能生态圈的关键一环。

  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深圳的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近年来正以年均20%的增速快速发展。作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2016年深圳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到2000多亿元,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不断凸显。作为免疫细胞技术领域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合一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的同时,不断加大技术输出力度,实现了生物细胞技术研发由过去“引进来”到现在“走出去”的转变。“‘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我国生物行业发展与抢占全球话语权带来了新机遇。”合一康CEO罗晓玲表示。自2015年以来,该公司先后布局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以免疫细胞技术为核心,结合免疫细胞治疗、细胞存储和医疗美容等私人定制化的高端特色健康服务。

  统计显示,深圳科技型企业目前已超过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8037家,5年增加近6000家,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今年起,深圳将布局实施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十大基础研究机构、组建十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实施十大重大科技产业转型、打造十大海外创新中心等“十大行动计划”,将发挥产业创新的优势与补齐基础研究的短板相结合,全面改善深圳创新的软硬环境,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打造全球创新生态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