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两江夜景。图片来源:华龙网供图
中国日报网5月8日电(记者 田阿萌)2300多年前,曾为巴国都城的江城涪陵,承载着无数历史印迹。
涪陵位于长江之滨、乌江之畔,一直以来素有“巴国故都”“乌江门户”“榨菜之乡”的美誉,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和乌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开放节点。
正是由于两江交汇的地理因素影响,涪陵的工业发展一直在重庆的其他区县居前列。涪陵利用自身优势,也正是由于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114.8万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6.2亿元、增长11.1%,持续保持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
工业强区战略:打造“千亿园区、百亿企业”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让涪陵一直以来都是重庆的“工业强区”。而涪陵正在发展的新区正升级成为重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
据介绍,涪陵新城区幅员面积80平方公里,是重庆市级工业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入驻企业达140户,其中百亿级企业就达5家,积聚产能达2425亿元。
记者先后到访参观了涪陵的华晨鑫源汽车装备产业园和太极集团。2016年,华晨鑫源全年产量超过75000辆,产值突破50亿元,华晨鑫源汽车完全的“涪陵造”成为亮点。同时,具备国家120项专利、在2016年的企业销售总额达330亿元的太极集团,正成为涪陵城市发展的“智慧型”企业品牌之一。
涪陵以李渡、白涛、龙桥、清溪四大园区为承载,形成了化工化纤、装备制造、材料、医药、食品、能源六大传统产业和页岩气、新一代信息技术、MDI下游及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及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发展格局。
涪陵区委书记李洪义介绍,计划今年将新增华晨鑫源和华峰化工2户产值过百亿元企业、百亿级企业总数将达到4户,实现全区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李渡园区建成1000亿级园区的“两个千亿”目标。
旅游兴区升级:四大传统文化与遗产资源结合
涪陵历史悠久,有神秘灿烂的巴枳文化、博大精深的易理文化、世界一绝的白鹤梁题刻文化、名扬四海的榨菜文化等四大传统文化。
被世称为“水下碑林”的白鹤梁记录了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1200余年间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资料,集历史、科学、文学、书法艺术等价值于一体,亦有“世界古代第一水文站”之称。
除此之外,涪陵闻名中外的还有其榨菜文化。涪陵榨菜自1898年诞生并推向市场以来,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并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目前已发展成为涪陵区乃至重庆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在充分发挥榨菜传统文化的效应下,涪陵还将打造涪陵1898榨菜文化小镇。
涪陵手工榨菜制作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田阿萌摄
据了解,2016年,全区人均榨菜纯收入达2173.78元,产销成品榨菜4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8.7亿元,榨菜产业总产值达85亿元。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816地下核工程景区同样也在涪陵,经过为期一年的封闭施工打造,816地下核工程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三线建设遗产资源。
据中国日报网记者了解,816地下核工程是三线建设时期1100多个大中型项目中的典型代表和超级工程之一。1967年,特种兵部队进驻涪陵深山开挖地下核工厂,工程总投资7.4亿元。至1984年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2010年,“816工程”首次作为景点向游客部分开放,为进一步完善升级景区设施,2015年涪陵区政府对“816工程”进行为期一年的全封闭打造,休整一年后重新开放。据悉,当年为秘密修建该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景区内演绎着鲜为人知的艰苦历程。今年还将力争816地下核工程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816地下核工程景区内。图片来源:华龙网供图。
据介绍,2016年,涪陵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9%、50.9%。
据李洪义指出,2015年,涪陵区63个贫困村5.2万贫困人口顺利越过贫困线,在全市贫困区县中率先实现了脱贫摘帽,下一步还将继续巩固脱贫摘帽成果,未来五年,将牢牢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机遇,努力实现重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强区。
(编辑:富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