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无人机成了屡屡闯入净空区、威胁航班飞行安全的“黑手”,大量航班被迫延误、众多旅客滞留机场,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不仅在舆论漩涡中心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全国多个机场都发生过无人机干扰航班事件。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发生非法无人机干扰事件4起,2016年增至23起。而自2017年4月14日以来,西南地区的无人机“黑飞”成灾,截至5月2日,见诸公开报道的已达9起。
是因为法规不健全吗?中国航空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航空知识》杂志副主编王亚男并不认可这种说法,“法规已经相对完善,并没有空子可钻。”
早在2009年,我国就颁发了《关于民用无人机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及《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2012年颁发了《民用无人机适航管理工作会议纪要》,2013年颁发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2015年颁发了《轻小型无人机运行(试行)规定》等。
除此以外,我国还制定了《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办法》明确指出,组织实施民用无人机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该按照《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等规定申请划设和使用空域,未经民航地区管理局批准,禁止在民用运输机场飞行空域内从事无人机飞行活动。
我国《民用机场条例》也有相关规定,明确在净空区内,禁止释放风筝、孔明灯、无人机等飞行物。违规人员一旦被抓获,将被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释放的飞行器影响到了航班安全,或者造成了重大安全事故,最高量刑可到死刑。
“与上述规定相比,无人机是‘后来者’,只是将规范对象具象化了。”王亚男说。
规则和处罚条例都有了,可无人机“黑飞”比例还是居高不下,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强制执行禁飞和限飞指令吗?
在消费级无人机全球市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占有率达70%。大疆创新公关团队负责人王帆表示,除在产品中加入自主返航、自动避障等先进技术保障产品自身安全外,大疆创新已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相关规章,升级了机场多边形禁飞区和限飞区,比如飞行器无法在禁飞区内起飞;从外部接近禁飞区边界时,将自动减速并悬停。如果在无GPS信号状态下进入禁飞区,无人机获得GPS信号后将自动降落。
“大疆创新将逐步在新品中,特别是高性能飞行器中标配加装载人飞机预警系统(ADS-B),部分老产品也可通过软硬件升级等方式配备此功能。”王帆解释说,配备了ADS-B接收装置的无人机,将为其操控者增添一双“千里眼”。系统对正在接近的载人飞行器进行预警,会不断提醒和警告操控者,同时会自动根据民航客机的相对距离、航向以及用户所操作的无人机当前的飞行高度等信息评估风险。如发现无人机存在威胁到民航客机的潜在可能性,在我国国内,系统甚至可以强制其下降高度或迫使其降落。
王帆同时表示,农机或者专业应用的无人机体积较大,应用场景也比较特殊,大疆创新会要求实名购买。对于消费级无人机没有要求用户实名制购买,而是通过绑定手机号来关联无人机序列号和大疆创新账号的方法,及时、准确地向用户发送各种限飞通知及注意事项,出现异常状况时,迅速与用户取得联系;当发现坠落的无主无人机时,可以联系用户。“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这是他们可循序渐进接受的服务方式,也是符合目前相关政策规定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王亚男看来,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账户管理,都是半主动监管方式,也就是为事后追查提供依据。他认为,导致无人机“黑飞”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主动监管手段,而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采取空中拦阻手段,定向干扰或摧毁手段。”但这种做法的缺点是,验证配置难度大,成本也高,“只能配备在要害地区。”
他同时强调, 由于无人机飞行过程中与人分离,机场警方很难找到飞行器主人,侥幸、猎奇心理助长了“黑飞”行为,此外,全国各地曾多次出现航模和无人机“黑飞”引发的案件,但基本上只是被处以罚款或是行政拘留。王亚男认为,“黑飞”的性质恶劣程度不亚于其他暴力手段,强有力的法律规范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王帆也希望用组合拳绑住无人机任性的翅膀,既能保护支持无人机这个新生科技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又能维护空域安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