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虚拟现实、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每一个新兴消费业态的背后,都是一个大产业。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10日决定,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
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繁荣大潮中,中国国务院早在2013年就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从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消费需求、公共服务信息化等方面促进信息消费。
三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终端等领域创新频出,无现金支付、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知识付费、在线外卖等成为人们的新生活方式,中国人在线生活的便利性领先全球。
据统计,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信息消费的增速不仅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速,而且远远超过传统消费的增速,成为2016年消费的最大亮点和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
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春立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消费是当前创新最活跃、需求最旺盛、增长最迅速的消费领域之一,“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杨春立进一步解释,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消费牵引信息技术领域大规模投资需求;二是信息消费拉动信息产业中间产品快速增长。
在信息消费拉动下,电信运营商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从2011年的338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539亿元;进而拉动电信设备、终端、芯片、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增长。
信息消费渗透到各个领域,创造了新的产出。杨春立说,在新增产出效应方面,2015年信息消费拉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新增产出的贡献分别为120亿元、7640亿元和5760亿元。
不过,中国发展信息消费仍存在短板,如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个人信息频遭泄露,新商业模式与旧监管政策存在冲突等,成为信息消费的瓶颈。
杨春立说,近两年信息消费的供需条件都已发生较大变化,国务院新政策措施“着眼点在消费,着力点在供给侧,释放内需潜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聚焦信息消费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智能高端设备,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知识分享平台;二是提速降费;三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的在线教育、医疗和数字影音都是近期“互联网+”领域的几大亮点,政策层面涉及多部委的协同配合,国务院进行统一部署,对完善这些领域的有关政策、优化这些领域的发展环境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为信息消费解除后顾之忧。杨春立表示,以营造安全、可信、有序的消费环境为抓手促进信息消费,有利于推动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促“加快信息终端普及和信息进村入户,扩大信息消费覆盖面”,于佳宁认为,这对信息消费的公平性予以了特别的强调,有利于消解各地区的“数字鸿沟”,加快“数字扶贫”。(记者 刘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