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效增价也增

2017-05-18 16:36:43
分享

抗癌药物效增价也增

中国日报网5月18日电 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发达国家对药物高价的争论一直以来是很激烈,也因没有显著效果而令人沮丧。不过,研究机构QuintilesIMS研究所的最新数字显示,争议至少已经开始对药物开支造成了影响。2016年,(在调整折扣和回扣后)美国处方药开支增长率下降至4.8%,比前两年平均水平的一半还要低。评级机构穆迪(Moody)的迈克尔·莱维斯克(Michael Levesque)认为,定价压力导致制药企业盈利增长放缓,公共的审查监督严格限制他们的收费项和不收费项,同时让购买药物者更为强硬一些。

然而,有一个领域的盈利有望持续增长:癌症。莱维斯克表示,肿瘤学是医药领域的亮点。现在,一个残酷的事实是,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五分之二的人都有可能患上癌症。这就是过去十年间抗癌药物数量增加了60%多的一个原因。在后期试验阶段,新药物将用于600多种癌症治疗手段中。抗癌新药物的批准速度也加快了。

新药物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面市。5月1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英国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研发的一种治疗膀胱癌的药物durvalumab(商标名为Imfiniz)。一年治疗期的Imfinzi的批发价格为18万美元。如今Imfinzi成为日益壮大的“检查点抑制剂”大军中的一员,这些药物作用于核心分子靶细胞,帮助身体内部免疫系统抵抗癌症。美国默克公司(Merck)研制出派姆单抗(Keytruda); 布里斯托的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推出纳武单抗(Opdivo); 瑞士的罗氏制药(Roche)生产出阿特朱单抗注射液(Tecentriq)。

这些检查点抑制剂被认为是抗癌药物开支大幅增加的原因。其中,美国默克研制的派姆单抗尤其可圈可点。2016年8月,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纳武单抗在一重要临床试验中失败了,紧接着公司市值就下降了16%,其市场份额自此也一直萎靡不振,此时,新药研发对公司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高价的抗癌药物对政府、保险公司和病患来说并不那么容易接受。就在五年前,大部分新批准药物的总价格年均才十万多美元。但是,随着新一代免疫肿瘤药物价格变得更为昂贵,治疗的预算压力也随之加大;如果将来发现这些药物相互配合使用效果更佳,那么预算压力就会变得更大。

对药物资助者而言,如果投资了错误的抗癌药物,后果将是巨大的。例如,英国政府在2010年设立了一个专项基金,增加人们获得新抗癌药物的途径,后来表明这是一次很糟糕的尝试。在2016年基金关闭时,花费了12.7亿英镑(折合18.3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药物研制,而后来事实证明这些药物对解决病症毫无疗效。

因此,有人认为,更好的方法是先在病人身上尝试这些药物的效果,然后再让企业根据疗效拿出研发资金,这种方法称为“效果定价”。这意味着要从患者那里收集大量数据,其实并不简单。

罗氏公司旗下的生物技术公司Genentech以及包括美国健康保险公司在内的一些资助商正尝试使用这种方法。但是,即使知道钱都花在了刀刃上——药物治疗效果的确很好——这很让人安心。归根到底,它并不能解决普通大众负担能力这一问题。

 

(编译:贾邵然、张玺元 编辑:王旭泉)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