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VR进商超 依然“花架子”?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AR/VR全球投资暴跌八成,去年被推向热潮的VR遭遇了寒流。商超则成了VR反攻的新战场,VR迷你KTV、VR体验馆、VR硬件都成了商超新宠。但记者近日探访发现,商超内的不少VR设备体验不佳,甚至沦为了一次性消费产品,正消耗着消费者对VR产品的信任。原本打算借商超重新发力的VR,依然不改“花架子”的本色?
图新鲜?VR视效成噱头
自称是国内首款搭配VR头盔和内容的嗨皮乐境VR迷你KTV日前现身京城。迷你KTV加载VR特效,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记者来到了西单大悦城一探究竟。在八层电玩城有两个VR迷你KTV,看上去是密闭小玻璃房,外观与普通迷你KTV并无差别,只是多了个VR头盔。扫描二维码即可移动支付,按照时长收费,最低档15分钟收费29元、最高档一小时100元,价格均高于普通迷你KTV。点歌时不能搜索歌曲,曲目按照VR场景类型做出区分,例如演唱会场景、舞蹈场景、运动场景等,每个分类下的歌曲数量从几首到十几首不等。
点歌后戴上头盔和耳机,拿起麦克风就可开唱了,但眼前看见的画面并不是歌曲MV。唱《认真的雪》时眼前是冰山航拍,《奔跑》则是一段滑雪视频,《小幸运》则把场景搬到了街边和地铁里,所有VR场景都有些粗糙。
单行歌词、不能录音分享、头盔舒适度差、音效一般等体验,让市民王敏直言,“也就是图个新鲜玩一次。戴上这么紧的头盔太难受了,唱完一首还得摘下来,重新点歌后再戴上,太麻烦了。”
糖潮KTV创始人杨虎则表示:“VR迷你KTV加入了新的元素,但如果内容没有实现与硬件的同步升级,后期很难在市场中拥有竞争力。”
门槛低?低端硬件伪装VR
VR迷你KTV目前并没有与音乐版权方合作,因此没有获取与歌曲配套的内容,“观景唱歌”的模式备受吐槽。缺乏优质内容,正是当前VR行业面临的问题。
记者曾多次来到朝阳北路一家商超内的VR体验馆,这里少人问津。工作人员透露,多数体验项目都是冒险类游戏,来玩儿的以新客人和孩子居多,“回头客几乎没有。”一位VR从业者透露,“很多VR公司的技术其实都很‘水’,只能制作粗糙的全景视频和非常基础的生存类游戏,商超的VR门槛低,这些公司都急着盈利,并不太注重技术细节。”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VR线下体验店已经突破3000家,70%都是小型蛋椅。但多名VR蛋椅的店主反映,每天在行业交流群内都能看到关于VR蛋椅设备转卖信息,然而愿意接盘的人却很少。客流不多,让作为VR线下体验排头兵的蛋椅遭遇了生存危机,各大商场的蛋椅体验店正面临着盈利难题。
在另一家商超的数码专区,VR硬件区鲜有人问津。这里的VR盒子大多在百元左右甚至更低,有的被当作促销赠品。商家说,很多VR盒子的成本价在10元左右,一些创业公司的“品牌”VR盒子也直接从这些厂家订购并贴牌。仔细端详,它其实就是盒子加透镜,插入手机就能看视频内容,只是靠透镜放大了显示屏,让人看着图像占据了整个视野,没有应用VR技术,只是个“手机架子”。一些三无厂商抓住用户图便宜、不懂行的心理,让良莠不齐的VR产品进了商超。
泡沫大?VR市场需求转暖
市场研究公司Crunchbase发布报告显示,一季度全球VR/AR的风险投资额只有2亿美元(共有26家公司获得投资),相比去年同期的10亿美元(29家公司融资),暴跌了八成。此前硬件的销量也并不出彩:2016年,Oculus只销售了20万套VR头盔,HTC大约40万套,索尼销售了90万套。
不过在创投圈看来,VR本身不存在泡沫,是利用VR进行商业投资的圈子有泡沫,炒热度、蹭热度的人就是泡沫的制造者。市面上仍有一些智能硬件巨头和创业团队做出了业界最为看好的VR一体机,例如HTC等巨头为代表的外接式VR已经在部分商超的VR展销区里有所展示。虽说吸引眼球,但它们的价格令人望而却步,例如HTC VIVE的价格接近7000元,暴风魔镜一体机售价也在2499元,高质量的VR硬件往往“叫好不叫座”。
VR的资本投入及用户尝鲜热度滑坡,但拂去泡沫后的市场将在正轨上加速奔跑。创维酷开VR&AR事业部总经理李晶表示,今年全行业泡沫逐渐减少,VR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开始落地生根,订单量也不断增多,这意味着真正的VR市场需求转暖。多位从业者表示,VR行业需要进行自我完善,营造一个更有利于软件开发适配和产品普及的环境,商超作为一个绝佳的展示平台和获客载体,将更好地教育市场并推动VR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