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17年6月8日)

作者:刘冬平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7-06-09 16:40:10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17年6月8日)

图片来源:公共商务信息新闻采编中心 摄影:刘冬平

6月8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回应了国内外媒体高度关切的热点敏感问题。实录如下:

一、关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双边经贸关系及中方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后经贸工作规划。

6月7-10日,习近平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7次会议。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哈双边经贸合作情况,以及中方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后相关经贸工作规划。

哈萨克斯坦是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国别,也是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国。中哈互为全面战略伙伴,经济合作基础扎实。2017年1-4月,双边贸易额达49.1亿美元,同比增长45.6%。两国在矿山开采、能源、化工等领域大项目合作成效显著。近年来,中哈不断加强欧亚跨境运输合作,2016年,经哈萨克斯坦开往欧洲的中欧班列就达1200列。

去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的合作规划。我们将趁热打铁,落实各项战略对接工作,具体包括:商签新版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促进投资合作全面升级;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两国企业开展大项目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中小企业、交通物流运输以及两国地方间经贸合作。我们将以此次高访为契机,推动中哈双边经贸关系再上新台阶。

6月8-9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7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此次元首峰会之后,中国将接棒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商务部已着手筹备作为主席国期间经贸领域各项工作规划。我们将充分发挥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晤机制的作用,落实好本次峰会的经贸成果,进一步推动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和经贸园区建设,完善区域融资机制,推动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取得进展。

2016年,我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总额937亿美元,是上合组织成立之初的9倍。当前,各国谋发展、促合作的共识不断凝聚,上合组织迎来首次扩员的新机遇,总体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经贸合作将为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二、关于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有关经贸成果。

5月31日至6月1日,李克强总理应邀正式访德并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访问期间,双方积极评价中德建交45年来双边关系长足发展,高度肯定中德经贸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双方同意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进双向开放,支持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系。双方支持两国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并将依托中欧班列带来的物流便利促进两国电子商务合作发展。德方表示,为遵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德国支持欧盟通过修法寻求解决办法,订修后的反倾销法不歧视任何国家,且应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值得一提的是,两国总理在午餐会上与中德经济界高层代表就深化合作、解决彼此关注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交流。此外,双方达成了11项有代表性的合作协议,涉及金融、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第三方市场、中小企业合作等领域。此次访问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积蓄了更多力量。

当前,德国是我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以及最大的外资、技术引进来源地。双边贸易方面,据中方统计,2016年,中德货物贸易额1513亿美元,中方逆差209亿美元;双边服务贸易额254亿美元,中方逆差94亿美元。据德方统计,德中货物贸易额1700亿欧元,中国首次成为德国在全球最大贸易伙伴。2016年,德国汽车及其零部件、机械设备、电子和光学设备、电气设备、化工产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对华出口总额达562.4亿欧元,增长5.2%,占上述产业出口总额的8.3%。以汽车行业为例,2016年德国汽车品牌在华销量均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市场占有率超过19%。双向投资方面,去年,我对德直接投资29.5亿美元,德对华投资27.1亿美元,我对德年投资额首次超过德对华投资额。中德投资合作由“单行道”进入高速发展的“双行道”,两国经贸合作也进入了贸易和投资双轮驱动的新阶段。中德合作继续保持“领跑”中欧合作的积极态势。

三、关于近期农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及原因。

今年以来,猪肉、鸡蛋、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下降较为明显。据监测,上周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5%,创下2015年7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其中,猪肉平均批发价格同比下降22%;鸡蛋平均批发价格同比下降25%;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同比下降7%。粮食、食用油、牛羊肉等其他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本轮肉蛋菜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供应增加。以生猪市场为例,今年一季度猪肉产量、生猪出栏量均出现2015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预计下半年国内生猪及猪肉市场供给稳步增长,价格整体呈下行态势;鸡蛋市场近期供应充足,入秋后蛋价有望企稳回升;未来几个月,蔬菜价格总体将延续回落态势,但不排除部分产品在个别时段、局部地区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

肉蛋菜价格下降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是利好消息,但我们也在密切关注“菜贱伤农”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我们将加大市场监测力度,及时发布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信息,更好地指导生产经营。同时积极推动利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民扩大销路,解决滞销问题。

6月2日,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商务部与欧委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签署《关于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谈判的备忘录》。请问,备忘录的签订将为我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答:2017年6月2日,第十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在李克强总理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的共同见证下,商务部部长钟山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欧盟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关于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谈判的备忘录》,双方领导人积极评价中欧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谈判取得的进展,并呼吁在2017年结束谈判。双方商定于6月3日对外公示中欧各100个地理标志名称,这是推动该项协定谈判进程的关键一步。

地理标志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简单来说,就是识别产品地理来源的标志。而此种产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主要归因于其地理来源。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龙井茶”。

中国和欧盟都是地理标志资源非常丰富的经济体。协定达成和实施后,将有助于加强对双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推动中欧贸易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一协定对于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者和广大消费者来说,也是重要的利好消息。协定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优质的茶叶、果蔬、酒类等产品拓展在欧盟市场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能丰富国内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大家可以在国内购买到更多来自于欧盟的优质地理标志产品。

联合国贸发会议7日发布《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投资和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和吸收外资额“一升一降”,请问商务部如何解读这两个数字?

答:我们注意到,联合国贸发会议于6月7日对外发布了《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投资和数字经济》,其中提及关于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情况。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8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的外资流入量为1337亿美元,同比小幅下滑1%。

据商务部和外汇局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832亿美元,连续第二年位列世界第二,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701亿美元。中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不仅惠及中国企业,带动了我国相关产品、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去,推动了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也惠及世界,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据统计,2016年,中国境外企业销售额1.5万亿美元,向所在国缴纳税费400亿美元,雇佣外方员工150万人。

报告显示中国外资流入量同比下滑1%,在全球跨国投资普遍下降,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量大幅下跌15%的大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总体保持稳定难能可贵。同时,外商投资向高端产业集聚态势明趋显著。2016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超过9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报告将中国列为2016年全球引资东道主中排名第三位,这也充分说明中国仍然是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热土。

中国欧盟商会31日发布《商业信心调查2017》称,超过半数在华欧盟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表示失望,认为在华受欢迎程度降低,半数企业认为受到歧视性对待,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近期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商业信心调查2017》,反映了一些欧盟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批评和建议。

在此,我想强调两点:

一是中国对于吸收外资的开放态度从始至终都是坚定不移的。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中方始终欢迎欧洲企业来华投资。但中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各异,对外开放的重点、力度、节奏都有所不同,不能简单比较开放的领域和程度,追求一比一的对等开放,关键要看双方获利是否总体平衡。

二是我们注意到,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这份《商业信心调查2017》显示,大多数欧盟在华企业的经营业绩得到了改善,55%的受访企业报告2016年营业额实现增长,比2015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71%的受访企业报告其2016年的税前利润接近2011年的最好水平;51%的受访企业计划扩大其在华运营规模,比2016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55%的企业对增长前景保持乐观,比2016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61%的企业认为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些都说明欧盟企业对在华投资信心和盈利情况没有下降,反而是明显上升的。

当前,商务部正按照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工作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快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性措施,加大力度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我们也将认真研究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7》中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适时邀请在华外国企业和商协会进行座谈,加强沟通交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其中的合理关切。

有媒体关注当前国内家政服务需求增加,行业发展存在较多问题。请问商务部采取了哪些措施规范并推动家政市场发展?

答:随着“两孩”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我国家政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6年,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3500亿元,同比增长26%。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家政服务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为了有效满足老百姓多样化需求,切实解决我国家政服务业发展不规范等问题,我们从供给侧入手,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会同相关部门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完善法规标准。出台《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家政服务合同》,制订《家政服务规范》、《家政服务业通用术语》等17项行业标准,推动出台180多项地方性标准和制度并向全国推广,初步构建起涵盖企业经营管理、从业者及消费者行为等多个层面的法规标准。

二是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累计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00多万人。通过职业培训,我国家政服务从业者整体职业素养和服务技能有较大提升。

三是增强供给能力。重点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企业,支持300多家大型龙头企业升级改造基础设施、提升管理水平,400多家中小型月嫂、早教、居家养老型企业升级改造门店和服务管理系统。大型龙头企业正引领行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是创新供给方式。按照《商务部关于加快居民生活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促进家政服务行业向互联网+方向快速发展。支持160多个地级以上中心城市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在线提供信息发布、自助下单、服务评价、纠纷处理等服务,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强化制度供给、优化供给结构、创新供给方式、提升供给质量、增强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环境等方面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