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领养文物 精准呵护(走转改·一线调查)
核心阅读
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省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有量达58375处、可移动文物320多万件;面对丰富的文物资源,文物保护更显迫切。山西省日前出台方案,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山西如何破解文物保护难题?效果如何?请看记者调查。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
文物保有量大,有效保护管理难以全覆盖,级别低的文物更需重视
一个长期在山西省内流窜作案的12人文物盗窃团伙日前被山西警方抓获,追缴古建壁画数百幅。该文物盗窃团伙流窜于山西境内的平遥、祁县、翼城等7县22个村镇。被盗的古寺院,多为相关法规要求保护的市、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独有偶,长治市的崇庆寺、平顺大云院、原起寺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屋顶的琉璃瓦构件也于近期被盗。
从国家级到市县级文保单位,多件不可移动文物接连被盗,折射出作为文物大省的山西在保护文物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山西文物众多,省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有量达58375处、可移动文物320多万件,有的省份的国保文物单位加起来都没有山西一个县多。这么大的基数,做到有效保护管理的全覆盖很难,很容易出现问题。”山西省文物局政研室主任王志军说。
的确,山西可以说“遍地是文物”。“客观上说,也正因如此,人们感觉山西文物‘一直在丢失’,加上最近几年偷盗行为越来越团伙化、产业化,保护难度增大。”长治市文物旅游局原副局长王伟介绍说,比如,始建于北宋的长治市长子县的崇庆寺,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11日凌晨,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可能有多名犯罪分子采用多种作案手段,盗走和破坏千佛殿建筑构件。
“传统的文物保护模式,基本上是由政府来主导。”王志军介绍说,根据文物的珍贵程度进行划分,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国保单位、省保单位以及市县一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国保单位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市县级的相对较多。
国家的文物保护投入就是根据文保单位级别、珍贵程度、保护的轻重缓急分成不同档次,级别高、珍贵程度高、亟待保护的文物会“分到大块蛋糕”,保护经费到位也比较及时。“国家财政给的文保专款,主要用于文物单位的保护、防盗,包括配备专门的摄像头等防盗设备,也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全天巡护。”山西省芮城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刘海波介绍说:“但到了市县一级,因为地方财政吃紧,用于保护文物,避免丢失、损坏的资金就少得多了。”
此外,刘海波介绍说,缺人手也是文物保护面临的一大难题。以芮城县为例,全县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5处,很多是分散在各个村子里,现有人手无法全部覆盖。
“文保员的人数严重不足,又缺乏专业能力,很难做到有效保护。因此,近年来山西丢失最多的不是国保、省保的文物,而是市县一级的,甚至是没有进入文物保护单位序列的‘文物’。”王志军说。
根据平遥县文物局公布的数据,该县登录不可移动文物1075处,而被公布为文保单位的仅占一成多一点,共143处。其中,国保19处、省保1处、市保4处,县保则达到119处。
社会力量助文保
专业团队负责主体修复,社会资本参与周边规划,资金人员不足得以解决
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市县级或未列入文保单位的文物,很多坐落在不知名的村子里,因缺乏专人保护,成为文物偷盗者的重点“关注对象”。仅靠政府保护,存在资金和人员不足的硬伤,该如何破解?记者来到五龙庙实地走访。
五龙庙坐落于山西运城市芮城县,是为数不多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走到五龙庙外,山坡下规划的是别具一格的园林风格,环形绕到山坡上,便是五龙庙大门。走进去,以建筑废材为原料修成的“土坯墙”让人眼前一亮。墙面上有五龙庙的介绍,有山西省各种木制建筑的解析图。看完这些,而后可进到中央广场。
然而,此时此刻,五龙庙依然侧对着游客,再辗转踱步前行,才能欣赏到它的“正脸”。另外一侧,还有建筑细节的放大雕塑,游客能以此了解、学习其精湛的建筑技艺。这是一个典型“游学思乐”的景区规划理念。
不仅如此,为了“连接自然”,让游客在景区里就能看到外面的农田,这里的墙修得很矮。但矮并不意味着安全系数的降低,设计者又在墙外挖有一圈五米深的沟,摄像头覆盖了景区内的全部角落,并有身着制服的专职人员24小时巡护。
这样的规划设计、安全防护,让人很难与“破旧”“被盗”联系起来。刘海波说,以前五龙庙发生过被盗事件,旁边还有个垃圾场,之所以能变成现在的样子,得益于社会力量的参与。
他所说的“社会力量”,是指万科集团。2013年,万科提出修复五龙庙,重做五龙庙的规划设计和保护。当时尚无先例,芮城县委、县政府审慎考虑后,认为文物主体修复应由专门团队来做,但是周边的规划、安保等工作可以让社会资本参与。
仅用时一年,五龙庙旧貌换新颜,完成华丽转身。
“巨手擎”“千手护”齐发力
提供立法保障,让企业和个人加入进来,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路径
“这是引入社会组织进行文物保护、开发的很好先例,为山西乃至全国其他地方的文物保护开了一个好头。”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说。
3月份出台的《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文物建筑‘巨手擎’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通过出资修缮、认领认养等方式,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认领认养者使用权、经营权。”
王志军说:“‘巨手擎’项目是让有实力、有声誉、有担当的企业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让他们发挥作用,承担社会责任,补上文保人员、资金不足的短板,也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好文物资源。”
山西凯嘉集团将张壁古堡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山西已有42家民营企业和个人报名参与,31个文物建筑认领认养项目已然确定,还有部分项目正在协商中。
在山西省绛县横东村,几个村里的老人自发组成“文管所”,多年来日夜守卫着这里的文物保护单位——成汤庙。这样的保护方式,也被参考写进《实施方案》之中。方案中说,“文物保护‘千手护’,鼓励城乡居民通过日常养护、看护巡查等方式参与保护文物,努力形成当地群众、文物保护员与文物部门一起保护文物的合力……通过签订共建协议的方式,组织机关、学校、工厂与附近无人看管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结对子’”。
4月15日,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在介休市启动。中北大学和太原市崛围山文管所签订合作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协议。在中北大学师生的帮助下,崛围山的文物保护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下一步,政府还将提供立法保障,这个方案的部分内容已列入2017年省政府立法预备项目。”王志军介绍说,“政府将继续鼓励、扶持社会力量进入文保领域,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文物的新路径。”